到訪時間:May 2024
我們安排行程時,發現京都有些景區頗為吸引,但交通有點複雜,所以便決定跟團。這天跟團前往三千院、貴船神社和嵐山三個地方。網上報名時說明不到飯店接人,必須自行前往集合地點。我們冒雨提前抵達集合點,結果全團除了我們都是好整以暇在飯店等車來接,令人費解。司機在車上提到日本的寺、院、堂、宮和神社的差別,可惜當時沒有寫下來。網上的資料指出寺、院、堂乃佛教場所;神社則是神道教的場所,通常入口處會有大鳥居。
三千院起源於八世紀,經多次遷移後來到現址,以景色怡人著稱。下了車經過林蔭小路來到御殿門,門兩旁除了三千院,還寫著國寶往生極樂院,也就是三千院的正殿。我們先進了客殿,繞屋一圈由不同角度欣賞殿前的聚碧園。聚碧園恰如其名,放眼望去盡是青翠。一些遊客在此品茗,悠閒地享受這分恬靜。有清園是院中另一座庭園,池塘被翠綠的樹木和青苔環繞,潺潺山泉由竹管注入池中,更添清幽。三千院四季有不同的花卉綻放,美不勝收。我們漫步雨中,小徑旁紫色的杜鵑花盛開,還有很多不知名的花兒。庭園一大特色是隨處可見童地藏(即孩童樣貌的地藏),有的只有頭,有的有身軀。他們造型各異,或雙手合十、或頭頂有小鳥佇足,但全都閤著雙眼。走著走著,突然聽到有人說英文,原來有人正在向美國遊客解釋庭園中碑文「一日一生」的日本哲學,聽來頗有趣。

▲林蔭小路通往三千院。
▲三千院御殿門。
▲聚碧園園如其名。
▲有清園為另一座庭園。
▲庭園隨處可見童地藏。
▲童地藏總是閤著眼。
▲小橋流水。
貴船神社位於京都近郊的貴船川旁,是知名的戀愛神社,亦是日本全國四百餘座貴船神社之總本社。我們抵達紅色大鳥居,本想拍照,一位大陸女士不停喊著「讓一讓,讓一讓」。我們明白不想有陌生入鏡的心情,便依言往旁邊站。怎奈她嘴裡喊著卻遲遲不拍照,因為有的遊客根本聽不懂中文。鳥居之後的參道石階一路往上,兩側滿佈紅色燈籠,感覺很夢幻。這是貴船神社的標誌美景,也是拍照熱點。接著到了正殿,門前有馬匹雕像和繪馬,雕像旁的告示說明貴船神社是繪馬的發源地。日本傳說神明乃騎馬出現,祭祀時往往會奉獻馬匹,但很多人力有未逮。之後便衍生出以木片或紙板畫出馬的形狀,再進一步演變成今日幾乎所有神社均有的繪馬。
神社主祀水神,正殿前的泉水被視為神水,有些遊客拿著木勺接水飲用。這裡的籤紙均空白無字,但放在泉水中籤文便會顯現。貴船神社比京都市區涼爽許多,夏日到此,可在貴船川上的川床吃流水細麵。一面聽著潺潺的流水聲,一面吃著麵,涼意沁人心脾。我們慕名而來,可惜流水麵的店家卻都未營業。從川床上流水麵的擺設看來,日本人真是懂得把生活過得雅致有味啊!
▲貴船神社門口的大鳥居。
▲參道因滿佈紅燈籠而聞名。
▲神社乃繪馬的發源地。
▲此地的水質獲極高評價。
▲居高俯視參道。
▲神社以流水麵著稱。
▲河川的布置別有風味。
▲綠蔭竹棚十分雅致。
一日遊最後來到嵐山。嵐山以春櫻和秋楓美景聞名,自古便是貴族的度假地。這山明水秀的地方,也是日本不少古代天皇的長眠處,名剎古寺亦所在多有,成為吸引遊客的觀光勝地。渡月橋居嵐山的中心位置,歷史悠久,初建於9世紀,目前的橋身乃20世紀重建。橋名出自13世紀的天皇龜山上皇,意即月亮從橋上渡過,頗有詩意。橋的另一端是天龍寺,是附近最重要的名寺。京都的17處歷史建築被共同列為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其中便包括天龍寺。我們進了寺內庭園參觀,但見青山綠樹環抱,野鴨悠哉戲水,十分舒心。
從天龍寺的側門進入嵐山竹林,這片天然竹林是嵐山不可錯過的景點。雖然行前計畫時已見過竹林美麗的相片,但親眼目睹,仍然忍不住「哇!」了起來。竹林小徑穿林而過,漫步其間,竹葉隨風發出颯颯聲,和光影的變幻彷彿合奏出自然的樂章。短短的小徑魅力無窮,遊客們在此逡巡徘徊,佇足良久。我們因為要趕赴集合地點,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
▲渡月橋。
▲河上風光。
▲天龍寺名列世界文化遺產。
▲天龍寺庭園。
▲嵐山竹林之一。
▲嵐山竹林之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