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2014

Day 1: 橄欖山(Mount of Olives) + 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 Church)



經過了長途飛行和舟車勞頓,我們抵達了耶路撒冷。在餵飽肚腹後,開始我們的第一站──橄欖山。橄欖山並非很高的山,僅有約800公尺高,但在此可將耶路撒冷城盡收眼底。新約聖經記載耶穌經常在橄欖山禱告並教導門徒,最後並在山下的客西馬尼園被抓。從這裡遠遠可看到一個金光閃閃的屋頂,那是位於聖殿山上的大磐寺(Dome of the Rock)是一座回教的清真寺。
遠眺聖殿山上金頂的大磐寺(Dome of the Rock),相片下方是猶太人的石棺


許多猶太人相信,末日時彌賽亞再臨的地點就是橄欖山,而死人復活也會從這裡開始。所以幾千年來猶太人都想死後葬於此地,使得這裡成為搶手的埋葬地。如圖所示,一個個排列整齊的長方型盒子是猶太人的石棺,死者的名字刻在棺蓋上。親友致祭時並非帶鮮花素果,而是把小石頭放在石棺頂,甚為環保。

猶太人的石棺,親友致祭時並非帶鮮花素果,而是在棺上放石頭。

橄欖山附近有一些出名的景點,像是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 Church) 、客西馬尼園(Gethsemane)、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和耶穌升天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等。

我們從橄欖山沿著棕櫚主日路(Palm Sunday Road)往下走,這條路是主耶穌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的路。路雖然舖了柏油,但頗有斜度,並不好走。附圖是2008年聖地遊時所照,居高臨下可看到耶路撒冷舊城和金頂的大磐寺。

這條路是主耶穌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的棕櫚主日路
主哭耶京堂的名字Dominus Flevit是拉丁文,意即「主哭了」。許多人相信教堂現址就是路加福音19:41-44發生的地點。主耶穌因為知道耶路撒冷將被毀滅,便為耶路撒冷哀哭。而果然在主後70年,羅馬人攻入耶路撒冷,全城盡毀。教堂的造型是顆淚珠的形狀,屋頂的四個角還有四尊水瓶,象徵為主盛接眼淚。

主哭耶京堂的正面,教堂呈淚珠狀,屋頂四角各有一個盛接眼淚的瓶子。

主哭耶京堂的側面。
▲園中的樹黃花開得燦爛,但導遊說它就是被用來做荊棘冠冕,把耶穌刺傷的那種植物,故被稱為荊棘冠冕樹。


教堂裡的佈置很簡單素雅,祭壇後面是一扇美美的窗子,向外望可以看到耶路撒冷城,聖殿山上大磐寺的屋頂遠遠仍閃著金光。


從主哭耶京堂裡面向外望。

主哭耶京堂內的十字架和聖殿山上金頂的大磐寺

耶穌升天堂位於橄欖山頂,我們這次行程沒有去,但2008年曾經去過。許多人根據使徒行傳1:12的記載,相信耶穌升天的地方在橄欖山頂,於是乎在此建立了這教堂。這磚造的教堂很小,外形呈八角形。教堂裡有一個據說是耶穌升天時留下的右腳印。可惜因為教堂裡很陰暗,相片照得很朦朧。

耶穌升天堂外觀。
▲據傳這是耶穌升天時留下的腳印(from Wikip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