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14

Day 2: 苦路(Via Dolorosa)



耶路撒冷有條著名的苦路,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在世走過的最後一段路。苦路的拉丁文是Via Dolorosa,英文Way of SufferingWay of Sorrows,中文有時也稱為苦傷之路。天主教為了紀念主耶穌的受難,便在這段路上標出了14個站,讓人思想祂為我們所受的羞辱和折磨。這些站有的有聖經依據,有的是依當時景況而作的想像和推斷。在500公尺長的苦路上沿途都有標示,有些站還建立了教堂。

第一站是彼拉多將主耶穌被定罪的地方,如今這裡是所阿拉伯學校。第二站是主耶穌遭鞭笞和背起十架的地方,距離第一站很近,僅隔一條街。現在這裡是鞭笞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旁邊還有個定罪堂(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 and Imposition of the Cross),定罪堂的祭壇正中有張油畫,描繪著主將要背負十架的情景。

4/22/2014

Day 2: 西牆隧道(Western Wall Tunnel)



離開了聖殿山,我們前往西牆隧道,途中經過較為破舊凌亂的回教徒區,也經過較乾淨整齊的猶太區。經過猶太區時還看到一座巨大的金燈臺,它高達2公尺以上,用了43公斤的黃金打造。其實猶太人自聖殿完全被毀後,已不知聖殿裡很多器皿長什麼樣子,好在有學者鍥而不捨地研究,才得以將金燈重現於世人眼前。
經過喧囂的市集前往西牆隧道。

4/18/2014

Day 2: 聖殿山(Temple Mount)



聖殿山是個牽動很多人敏感神經的地點,因為它是猶太教、回教和基督教這幾大宗教的聖地,並猶太、巴勒斯坦民族衝突的核心。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相信,聖殿山是亞伯拉罕獻兒子以撒給神的地方,而且末後的聖殿將重建於此。但回教徒則認為亞伯拉罕在這裡獻的是他們的祖先以實瑪利,使得此地多年來爭端不斷,相當不平靜。
我們循前一天往哭牆的路,從一條搭高的木製通道往聖殿山。由高處俯瞰到哭牆和前一天有所不同,似乎有特別的儀式在此進行。導遊說那是13歲的猶太少年都要經過的成年禮,每星期一和四舉行。聖殿山現在由回教徒管轄,未上聖殿山就有管理員兇巴巴地來檢查我們的衣著,我穿著平口領短袖的T恤都過不了關,好在有團員慷慨借出備用的薄外套,把手臂遮了起來。上了聖殿山,見到很多白色的遮陽傘,回教徒們分男女一堆一堆地坐著,此等陣仗是我們2008年來時未見的,原來此時正值他們的齋戒月。大家開玩笑說來對了時候,因為回教徒應該不會在齋戒月大動干戈,所以我們很安全。

4/02/2014

Day 1: 哭牆(Wailing Wall)



哭牆又叫西牆,它是到以色列旅遊的必訪景點,因為它對猶太和基督信仰均意義重大。以色列歷史上有幾次建聖殿,所羅門王建了第一個聖殿,但聖殿後來毀於巴比倫人之手。上帝感動所羅巴伯重建聖殿,大希律王時期又加以整修擴建,後來聖殿在主後70年被羅馬將軍提多的軍隊摧毀。如今的哭牆便是聖殿僅餘的外院西邊圍牆,這塊地將近兩千年一直歸外族管轄,直到1967年以色列打贏了六日戰爭,才把這裡奪回來。許多猶太人會來到此地,為著聖殿被毀、為著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而撫牆痛哭、流淚祈禱。
前往哭牆有不同的路徑,在耶路撒冷舊城的城門之中,糞廠門(Dung Gate)距離哭牆最近,也最方便車行。在路上我們碰見一群以色列的小女生,她們面對鏡頭很熱情地擺好姿勢,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人很難把她們和以色列危險的處境聯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