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14

Day 2: 苦路(Via Dolorosa)



耶路撒冷有條著名的苦路,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在世走過的最後一段路。苦路的拉丁文是Via Dolorosa,英文Way of SufferingWay of Sorrows,中文有時也稱為苦傷之路。天主教為了紀念主耶穌的受難,便在這段路上標出了14個站,讓人思想祂為我們所受的羞辱和折磨。這些站有的有聖經依據,有的是依當時景況而作的想像和推斷。在500公尺長的苦路上沿途都有標示,有些站還建立了教堂。

第一站是彼拉多將主耶穌被定罪的地方,如今這裡是所阿拉伯學校。第二站是主耶穌遭鞭笞和背起十架的地方,距離第一站很近,僅隔一條街。現在這裡是鞭笞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旁邊還有個定罪堂(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 and Imposition of the Cross),定罪堂的祭壇正中有張油畫,描繪著主將要背負十架的情景。


苦路的第二站鞭笞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

鞭笞堂緊鄰著定罪堂,這是定罪堂的祭壇。

苦路就是用這種磚頭鋪成的,雖然路不難走但有些滑


在前往第三站的途中還有個荊冕堂(Ecce Homo),這個地點這次聖地遊沒去,但我們08年曾經去過。根據聖經記載,在耶穌遭人戲弄戴著荊棘冠冕後,彼拉多說:「你們看這個人!」(約翰福音19:5)這個教堂便依此而建,教堂的名字是拉丁文,就是彼拉多說的那句話。第三站是主耶穌因背負的十字架過於沈重而跌倒,這裡現在是座亞美尼亞的天主教堂。第四站和第三站緊緊相鄰,是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目睹祂所受的折磨後,傷心跌倒,但此事並無聖經的根據,這裡如今也是座教堂。


荊冕堂有著別具特色的拱門


苦路的第三站:耶穌因背負十架而跌倒


苦路第三站的教堂裡面


苦路的第四站:馬利亞因見耶穌受折磨,於心不忍而跌倒


第四站的教堂有個小庭院


第五站是紀念古利奈人西門被迫背負主的十字架,這件事記載在馬可福音15:21,此地現在也是座小教堂。第六站是紀念一位為耶穌抺汗的女子Veronica,據說她的手帕上因而留下主的面容。這女子的名字也有特殊意義,拉丁文的vera 意即「真 」,而icon即「形像 」,不過這故事並沒有聖經依據。第七站紀念主耶穌第二次跌倒,這裡如今同樣也是一座小教堂。第八站紀念主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這件事記載於路加福音23:27-31,主告訴婦女們不要為祂哀哭,反倒要為她們的兒女哀哭。第九站紀念主耶穌第三次跌倒,此地現今是一座東正教堂。


第五站紀念古利奈人西門被迫背負主的十字架。

苦路的第六站紀念為耶穌抺汗的女子Veronica


苦路的第七站紀念主第二度跌倒


第八站是主向耶路撒冷的婦女說,不要為祂哀哭


第十至第十四站都和聖墓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有關,這個教堂是聖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有些人相信耶穌就是在這個地點被釘十架及埋葬。教堂很大,裡面有很多不同的部分。第十站位於聖墓堂的入口,是紀念主的衣裳被剝去。第十一站是聖墓堂內的一個祭壇,這裡有幅壁畫紀念主被釘十字架。主耶穌已衣不蔽體,此時釘子穿過祂的手和腳,這是何等的凌辱和折磨!第十二站是主死在十架上,這一站是聖墓堂裡希臘正教的祭壇,在主兩旁的是馬利亞和約翰。第十三站是主的屍體被從十字架上取下,放在塗膏禮之石(Stone of Anointing)。我們見到許多遊客拿著自己的手帕毛巾在石上擦拭,然後小心翼翼地收妥。也有些人跪著不住親吻石頭。最後一站在聖墓堂的中心位置,有一說是耶穌被安葬的新墳(馬可福音15:46)就在這裡,不過當然也有其他的看法。聖墓堂裡還有一個值得一訪的地方,這裡有塊石頭據說是世界的中心。從地理位置而言,以色列位於歐亞非三洲接壤之處;從屬靈意義而言,主當然是世界的中心。


第十站位於聖墓堂的入口處

主所背負的十字架何等沈重


第十一站紀念主被釘十字架


苦路的第十二站紀念主死於十架上


有些信徒用手帕擦拭第十三站的塗膏禮之石。


苦路的第十四站有些人相信是耶穌被葬之處



聖墓堂裡有塊石頭據說是世界的中心


在走苦路時我一直在想,天主教的聖物崇拜究竟好不好。看到沿途許多虔誠的信徒觸摸、親吻著這些可能和主有關的物品,神情肅穆專注,令人感動。但是我們也不可忘記信仰的本質和核心是主為我們的罪釘死,之後復活。主的同在並不需要靠抹過什麼石頭的手帕,而是實在有確據的。話說回來,雖然苦路十四站不見得都有聖經依據,這樣走一遍也確實讓我們對主為我們承受的屈辱痛苦,有更深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