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2017

台南三日遊(4) -- 祀典武廟 + 赤嵌樓


                                                    到訪時間:May 2017

我們最後一天的行程都距下榻的商旅不遠,所以安步當車即可。祀典武廟建於明朝永曆年間,是17世紀中葉的古老建築。因為奉祀關公,原名大關帝廟,後來在清朝時改名為祀典武廟。從廟宇一旁的永福路觀看,只見廟內各殿沿著朱紅色的圍牆高低起伏,殿頂還有祥龍盤踞,煞是美觀。
從正門進入,直覺這裡匾額真多呀!而這的確也是祀典武廟的特色。這裡有為數不少的古匾古碑,其中最珍貴的當推咸豐皇帝御筆親題的「萬世人極」,以及乾隆年間臺澎丘道楊廷理所題之「大丈夫」。廟宇擁有三進,往深處走便發現這裡原來還奉祀文昌帝君和月下老人。文昌帝君殿旁密密麻麻貼滿了祈求金榜題名的小紙條,雖然如今升學壓力不若以往,但能進好學校還是莘莘學子的共同願望。

祀典武廟朱紅色的外牆


從修繕中的大門看到眾多的匾額

 
各殿高低起伏的飛簷翹脊


咸豐皇帝御匾。


乾隆年間的匾額


金榜題名是莘莘學子的心願


相傳為明朝寧靖王所種的古梅。


淺池裡養了許多烏龜


赤嵌樓就位於祀典武廟對面,原為17世紀荷蘭人所建的歐式建築,用作台灣全島的行政中心。原建築到清朝時已毀壞,現僅餘部分殘跡。在赤嵌樓園區內主要有兩棟建築──海神廟和文昌閣,均於清光緒年間始建,並於民國54年前後修建為現今之規模。赤嵌樓除了是台南著名的地標,也是國定古蹟。
海神廟和文昌閣兩棟建築都有木造樓梯通往2樓,樓梯頂端並有燈號顯示樓上的人數,以免負荷過大。海神廟的1樓仍掛有赤嵌樓的牌匾,展示台灣自荷蘭人以來的歷史,2樓則陳列一些古時船隻的模型。文昌閣收藏了與科舉制度相關的史料。登樓除了有較廣的視野,也讓人能端詳樓宇設計的細膩之處,尤其是屋頂精巧的飛龍。園區有為數不少的古碑,一進入口即映入眼簾的9座贔屭碑,是乾隆皇帝御賜的記功碑。碑上的文字有滿文亦有漢字,每座碑底都有隻形似烏龜的贔屭。相傳贔屭善於負重,所以很多古碑均以其為基底。

赤嵌樓的前面有9 座贔屭碑


右邊是鄭成功議和圖雕像


荷蘭人原始建築的遺跡


 古意盎然的竹節窗


海神廟陳列台灣的歷史


登樓可清楚欣賞到屋宇的細緻設計


文昌閣展示科舉制度的史料


 近觀贔屭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