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017

澳紐海陸之旅(3) -- 基督城(Christchurch)其他景點


                     到訪時間:Dec. 2016

基督城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來到此城少不得要走訪幾座公園。我們從追憶橋走到植物園,也不過10分鐘左右。坎特伯瑞利博物館(Canterbury Museum)就位於植物園旁,為了遷就閉館時間,我們便先入館再去植物園。博物館石造的建築看來有些像教堂,正門上方刻有聖經經文:「看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我們所聽於祂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約伯記26:14) 博物館免費進入,但可以自由捐獻,展品多與紐西蘭的歷史文化有關,包括原住民毛利人早年使用的器具和武器、古老的紐西蘭海報等等。
植物園佔地廣大,分成不同的區塊,有烹飪專用的香料園,亦有五彩繽紛的玫瑰園。真要仔細欣賞的話,恐怕要花一整天。我們挑了較感興趣的幾個區塊走訪,除了爭奇鬥艷的花卉,也看到一棵特別的樹。這樹不知是否葉子太茂密,不勝負荷,它大部分的樹枝都朝下,只有頂端的樹枝向上生長。 

10/18/2017

澳紐海陸之旅(2) -- 基督城市區景點


                                         到訪時間:Dec. 2016

基督城位於紐西蘭南島的坎特伯利區(Canterbury),是南島最大城市,人口不到40萬。基督城建立於1856年,是紐西蘭最古老的城市。有人說基督城是英國之外最像英國的城市。首先,它擁有不少英式公園和私人花園,其中當然少不了植物園(Botanical Garden),這是英國殖民地都有的標誌。公園綠地多、花木扶疏,讓基督城得到花園城市(The Garden City)的美名。另外,基督城的很多地名都和英國相關──城市的名字來自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市區的新攝政街(New Regent Street)乃依倫敦的攝政街(Regent Street)命名、流經市中心的雅芳河(Avon River)和莎士比亞故鄉的那條河同名、而坎特伯利就讓人想到英國文學名著坎特伯利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

10/11/2017

澳紐海陸之旅(1) -- 遊輪心得 + 行程安排


                                         到訪時間:Dec. 2016

我們在1994年第一次坐遊輪旅行,遊的是長江三峽。當時的遊輪以今日的標準看,各方面都相當簡陋。2012年我們再搭遊輪前往阿拉斯加,這一次就深深體會到遊輪旅行的好處。首先,有些美景像是阿拉斯加的冰川,非得搭船才能夠近距離欣賞。其次,一旦上船後,既不必煩惱吃什麼,也不用每天忙著收拾、搬運行李。另外,遊輪會提供各種娛樂,有的表演頗具水準。當然搭遊輪旅行也有缺點,遊輪只能停靠在港口城市,而通常每個港口只待一天。有時便只能走馬看花,深度略嫌不足。

10/05/2017

該撒利亞(Caesarea) + 米吉多(Megiddo)


                                           到訪時間:July 2008

該撒利亞位於以色列西部海岸平原。公元前1世紀,希律王管理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省,便在此建立城市和港口,作為猶太省的首府。他將城市命名為該撒利亞,以示效忠當時的羅馬皇帝該撒奧古斯都(Caesar Augustus),亦即屋大維。希律是個心狠手辣但有建築長才的統治者,我們之前造訪過的西牆隧道希律宮都是他在任時的建樹。該撒利亞雖在13世紀便已荒廢,但當年設施之遺跡今日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