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2020

西乃山(Mount Sinai) -- 山下風光

         

                                                                                                                                                                                                                 到訪時間:Oct. 2019 

 

從約旦前往埃及若走陸路,必須取道兩者之間的以色列,所以光是過海關便頗費周章。離開約旦進了以色列,然後由以色列出境進入埃及,三國的海關人員都慢吞吞,讓人等得心急。我們抵達埃及時已是晚上,氣溫驟降。沙漠的晝夜溫差極大,彷彿從盛暑進入寒冬。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出埃及記13:21-22) 以前讀到這裡,覺得雲柱火柱是為了指路,並代表神的同在。來到這片荒漠實地體驗,才明白雲柱在日間可遮蔽烈日,而火柱則於夜間帶來溫暖,當中實在充滿了神的慈愛。我們的住處聖凱瑟琳度假村位於西乃山下,我們就像當年的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的山下紮營。度假村略有規模,落成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還曾親臨主持啟用典禮。 

8/18/2020

月亮谷(Wadi Rum)

                                                   

                                                      到訪時間:Oct. 2019

 

月亮谷位於約旦西南部,接近約旦、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邊界,因被認為是世上最像月球表面的地方而得名。它又名瓦地倫,阿拉伯文意即酒紅色的山谷,因為沙地在夕陽下呈現紅酒般的色澤。月亮谷是約旦最大的沙漠,佔地720平方公里,約等於2.6個台北市。這裡的山壁經過多年風化,加上大片的紅色荒漠,景觀壯麗奇特。此外,拿巴提人曾佔據此地,留下了不少遺跡。真正讓月亮谷聲名遠播的是1962年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電影以真人真事為本,描述第一次大戰時,英國的勞倫斯上校(T. E. Lawrence)以月亮谷為根據地,協助阿拉伯部族對抗鄂圖曼帝國的事跡。這部實地拍攝的影片大獲好評,也帶動了觀光人潮。多年後月亮谷因自然與文化的雙重特色,於2011年躋身世界遺產之列。

目前月亮谷已設為保護區,以維護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必須由當地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帶領方得進入。一進保護區迎面便是巨大的石山,名為智慧的七柱,乃依勞倫斯上校的同名自傳命名。我們5-6人一組,搭上加了座位和遮陽篷的四驅小卡車,邁開了荒漠之旅。車子一開,風沙便迎面而來,團友們紛紛把臉也遮起來。倒是難為了我家的攝影師,此行很多相片都是在顛簸的車上拍攝。

車子越深入山谷,沙子的顏色越絢爛亮眼。藍天白雲和腳下的紅沙,是上帝手中的調色盤。走了一段路,車子停在沙丘下,導遊讓我們體驗一下爬沙丘的滋味。每走一步,腳就陷入沙中,所以頗為費力。好不容易走到頂端,整個豁然開朗,360度壯闊的景致盡收眼底。回首來時路,還有不少人正在努力攀爬。由頂端往下倒是輕而易舉,恨不得有塊滑板可以坐著,像溜滑梯一樣溜下坡。

8/03/2020

彼得拉(Petra)



                                                             到訪時間:Oct. 2019


初見彼得拉是在電影「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之中,山壁上嵌著淡紅色的建築,讓人印象深刻。彼得拉是約旦古城,又譯為佩特拉。城名來自希臘文Petrus,和彼得(Peter) 一字同源,均為石頭、岩石之意,所以彼得拉是較佳的翻譯。一般認為彼得拉就是舊約裡的西拉,以東人在主前第六世紀之前,已在這一帶居住,並建都於西拉。以東有陡峭的天險屏障,易守難攻,因此心高氣傲。舊約俄巴底亞書預言以東必歸於無有,的確以東在公元一世紀後便銷聲匿跡。主前三世紀,以東地區為遊牧民族拿巴提人(Nabateans)所佔,彼得拉亦成為繁榮的貿易中心。但隨著羅馬帝國征服拿巴提王國、海上貿易取代陸上商路,彼得拉逐漸沒落。直到19世紀初瑞士探險家尋獲這消失的古城,彼得拉才又重新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