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24

寶藏巖聚落

 

                              到訪時間:March 2024

                                                                                                            

寶藏巖聚落位於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距捷運公館站步行需十多分鐘。聚落面積不及四公頃,但高峰時期卻有兩百多戶、四百餘人居住。這裡在清代即有寶藏巖廟宇,日據時代設置的軍事設施,二戰後仍被沿用。1960年代在軍方默許之下,榮民和眷屬於附近興建違建住宅。由於住宅並非由政府規畫出資,所以不叫眷村而稱聚落。榮民就地取材依山而建的房舍十分簡陋狹小,即使日後整修規模亦有限,因此聚落仍大致保存最初的樣貌。80年代,台北市政府因都市發展,計畫拆除寶藏巖社區,但遭居民陳情抗議。經過多方長年的斡旋,違建成為值得保存的歷史聚落,再加入文藝元素變身為國際藝術村。而聚落獨特的歷史風格也備受青睞,紐約時報在2006年曾將此處和當時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為台北最有特色的景點。

我們於午後出發,先找到位於聚落的秋紅肚房享用午餐,好在到得早,還有位子。我們點了腱肚溏心拌麵和牛筋,麻辣入味又恰到好處,麵裡還有一些蔬菜。探索之旅便從餐廳附近開始,因日軍曾在此設立高砲部隊,所以聚落內仍有機槍堡、防空洞等軍事設施。由於聚落轉型為藝術村,在蜿蜒的巷弄內常可見到到彩繪牆或裝置藝術。防空洞入口對面的牆便是其中一例,牆上十來張臉面貌和髮型幾乎一樣,差別在於膚色而已,不知畫家想表達什麼。黃色的幸運餅乾十分吸睛,但它們並非單純的擺設,也可作椅子。藝術家想像戀人面對面坐著,輕言細語、促膝談心,所以作品的英文名稱為Fortune CooKiss,令人莞爾。幸運餅乾旁邊有個年代久遠的便池,很容易被忽略。便池很小,我家老爺還特意用雙腳比對大小。

餐廳的招牌不太顯眼。


 

麻辣拌麵頗有滋味。


聚落的地圖標出亮點和社區小故事。

 

機槍堡。

 

昔日的防空洞。

 

藝術家以牆為畫布。

 

猜猜這是什麼?

 

上廁所需要瞄準。

 


導覽員說,如今寶藏巖有三種居民:榮民、無處安身的城鄉移民、以及進駐藝術村的藝術家。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讓國內外藝術家在此創作及生活。而社區也展示了榮民的故事和生活空間,很難想像窄小的房間如何容納得下一家數口。牆上和展示櫃裡,都記錄著不同榮民的故事,讀來令人不捨。有的老榮民因未受教育,寧可孑然一身亦不願拖累別人。有的在晚年才找到伴侶,以微薄的收入相依度日。

從聚落下方臨河的岸邊往上看,綠色植物和依山而建的紅、灰色舊建築,構成獨特的景觀。而從半樓廣場破落的窗框望出去,高樓和現代化道路與聚落沈重的歷史感亦成強烈對比。信箱牆上整齊劃一的信箱應是後來添置的,剩下的戶數不多,顯見老社區的凋零。柑仔店提供日常所需,裡面有不少我成長年代的小玩意兒。老闆娘熱情招呼,說小店常舉辦各種像是包粽子、做草仔粿等活動,歡迎大家參加。我們循著原路離開,牆上的塗鴉和畫作仍不絕於途,似乎藝術的氣息已走出聚落。


取自白先勇名著的一句話。


 

榮民的故事令人揪心。

 

聚落共生是社區的新概念。


 

聚落依山而建。

 

從半樓廣場一窺外面風景。

 

整齊劃一的信箱。

 

柑仔店提供日常所需。

 

生態農園。

 

聚落外圍的塗鴉牆。


名為城市好風光的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