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2014

Day 4: 希西家水道(Hezekiah’s Tunnel) + 西羅亞池(Pool of Siloam)



希西家水道入口有塊板子讓人得知水深

到聖地旅遊是十足的知性和靈性之旅,比較輕鬆的時刻除了在死海漂浮之外,大概就屬希西家水道了。希西家水道是位於大衛城地底下的水道,一般相信它是在希西家為王時修築,故而得名。當時耶路撒冷的供水主要依賴城外的基訓泉,要是敵人來攻時切斷水源,以色列人便只有束手就擒。根據歷代志下32章的記載,希西家為了防範亞述可能會切斷水源,便事先將基訓泉的水引到城內,注入西羅亞池,並塞住城外的泉源口,讓敵軍無水可用。考古發現的水道正和這段記載脗合。

5/26/2014

Day 4: 大衛城(City of David)


大衛城是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發展的起點,大衛王建都於此,並在這裡建立宮殿,所以它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極為重要。大衛城位於今天的耶路撒冷城內東邊,現在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區域,附近有個叫做Silwan的村落。

詩篇125:2說:「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只有來到大衛城,也就是詩篇寫作當時的耶路撒冷,才會體會到這句經文的真實。放眼望去,大衛城周邊的確每個方向都是山,為聖城提供了自然的屏障。

5/19/2014

Day 3: 花園塜(Garden Tomb)


到聖地旅遊的必到景點是花園塜,因為許多人相信這是耶穌埋葬和復活的地點。但這種看法是從19世紀中葉以後才逐漸有人提出,理由之一是這裡的山崖好像頭顱的形狀,所以被認為就是聖經所說的各各他(意即髑髏地)。但在此看法之前,教會傳統的見解都主張聖墓堂才是正確的地點。在新看法提出之後,一批英國的基督徒就集資把花園塜附近的花園買了下來,自此這裡便成為許多基督徒敬拜和默想之處。


有著骷髏臉的山崖

5/15/2014

Day 3: 雞鳴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


許多人都知道主耶穌曾預言彼得在雞叫以先,會三次不認主。果然彼得在第三次否認與主有關連時想起主的預言,便為自己的軟弱痛哭,之後悔改重新跟隨主。為記念彼得的軟弱、痛悔和主的慈愛憐憫,有人就在這些事發生的地點建造了這座雞鳴堂。

位於耶路撒冷錫安山的雞鳴堂附近景色優美,教堂屋頂的十字架上頭,有著一隻金色的公雞。教堂內一些藝術作品都圍繞著彼得背離主這件事。一道鐵門上刻著路加福音22:34的記載: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另外在庭院中有個雕塑有羅馬士兵、彼得和婦女,也是根據聖經的記載,使女指出彼得是耶穌的跟隨者,彼得否認。雕像頂端有隻大公雞,標示著彼得的軟弱跌倒。雕像的底部寫著拉丁文 “Non novi illum”,意即「我不認得他」,讓人看了有些心酸。

5/14/2014

Day 3: 希律宮(Herodium)


希律王是聖經裡惡名昭彰的人物,他欺騙前去朝拜主耶穌的東方博士,說他也要去拜主,而且在找不到主耶穌的下落後,下令屠殺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孩。在讀聖經時總覺這希律王是個笨蛋,不是嗎?政治人物不都是工於心計的?怎麼會叫東方博士回來通報主耶穌的下落,就放心他們真會如此做?不應該派出密探緊隨在後以防萬一嗎?

直到來到聖地,才明白希律王其實擁有建築長才,而且思慮精密、要求嚴格,並非笨蛋。我們前一天才去過的西牆隧道是在他在位時興建,現在造訪的希律宮也是他任內的傑作。希律宮位於耶路撒冷以南的沙漠中,希律王下令在荒漠中最高之處蓋起兼具行宮和防守要塞的建築,目的在炫耀也在享樂。宮殿包含了幾棟高達七層樓的建築,庭院、宴會廳、羅馬劇院、高級浴室等應有盡有。可惜希律宮後來遭到破壞,僅餘斷垣殘壁讓人憑弔。

5/12/2014

Day 2: 伯利恆主誕堂(The Church of the Nativity in Bethlehem)


走完了苦路後,我們朝位於伯利恆的主誕堂出發。離開耶路撒冷時,我們行經其中一個城門約帕門(Jaffa Gate),導遊特別用這道城門來解釋馬太福音19:24的「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她說,在古時候太陽下山後,城門就會關起來,留下一道小門供人進出,即所謂的針眼門。針眼門不算非常窄,但是門檻很高不易跨越,尤其是如果還有駱駝背負著貴重財物,根本就進不去,所以財主若不捨棄財物,是進不了城門的。當然這是諸多解釋中的一種,亦有人持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