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14

Day 3: 花園塜(Garden Tomb)


到聖地旅遊的必到景點是花園塜,因為許多人相信這是耶穌埋葬和復活的地點。但這種看法是從19世紀中葉以後才逐漸有人提出,理由之一是這裡的山崖好像頭顱的形狀,所以被認為就是聖經所說的各各他(意即髑髏地)。但在此看法之前,教會傳統的見解都主張聖墓堂才是正確的地點。在新看法提出之後,一批英國的基督徒就集資把花園塜附近的花園買了下來,自此這裡便成為許多基督徒敬拜和默想之處。


有著骷髏臉的山崖


 ▲骷髏臉的特寫

現場擺設了多年前的相片讓人比對骷髏臉的位置



花園的環境清幽,周圍搭了很多涼棚供人聚會。遠遠望去墳墓的入口很不起眼,只有一扇小門而已。由於裡面空間狹小,大家只得排隊等候入內。小門上有塊牌子,上面寫著「祂不在此,祂已復活」(HE is not here, for HE is risen.)。這扇門想必是後來才加的,原本應該只有一個洞穴,洞口有道凹槽,讓做為門的圓形石板可以來回滾動。在山壁裡鑿出個洞來做為墓穴的成本不小,所以這種墓會挖大一些,可埋葬不只一個人。它在埋葬了耶穌之前,從未被使用過,正符合聖經馬太福音所說的,耶穌被安放在新墳墓裡(27:57-60),而且之後這墓穴也未再葬過其他人。


遠望墳墓的洞口很不起眼


門上寫著「祂不在此,祂已復活」。


有花盆之處是讓石板門可以來回滾動的凹槽。



墓內一瞥



另一個角度。



從墳墓內往外看是蒼天綠樹



花園塜的氣氛並沒有因為主的受死而憂傷肅穆,反倒因著祂已復活而充滿盼望。我們碰到一群來自非洲的基督徒,他們又唱又跳,活力充沛,吸引了其他人駐足圍觀,也感染了所有的人。雖然語言隔閡,但至少我們可聽懂他們用英文大聲宣告的「耶穌活著」和反覆唱著的「哈利路亞」。他們的熱情對我們自認為愛用理性思考的人,的確是很好的提醒。而有幸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此一起讚美敬拜,實在是很特殊的經歷!

回程導遊見到有人販售無花果,便買了請大家品嚐。導遊說無花果既不用剝皮,又不用吐籽,可以整顆下肚,很難找到這麼方便食用的水果。她還說,亞當夏娃偷吃的禁果,很可能就是無花果。上網一查,才知無花果營養價值很高,它含天然抗氧物質,它的鈣質可與牛奶媲美,另外還有很多的膳食纖維,有助腸道健康,真是好處多多!其實聖經裡用來代表神的兒女的動植物,像無花果、橄欖和羊,每樣都是營養豐富,對健康大有助益的。




以色列出名的無花果。


回到下榻的Leonardo Hotel,覺得房門上有兩樣東西挺特別。一是房號上面的圖“The Vitruvian Man”,這是達文西的著名素描,而達文西的全名就是Leonardo Da Vinci,也就是旅店的名字。二是門上安放了一個稱為mezuzah的東西,其實我們在以色列住的所有飯店都有這裝置,就是寫著經文的卷軸。猶太人這麼做是為了遵行申命記6:9的教訓,把經文寫在門框上。


房門上有達文西的名畫和經文卷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