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時間:Summer 2023
高雄橋頭糖廠是台灣首座現代機械化的製糖廠,成立於1902年。二戰結束後,糖廠的設施和資產由台糖管理。隨著台灣製糖業式微,橋頭廠於1999年停產,搖身一變成為台灣糖業博物館,對外開放參觀。糖廠佔地23公頃,我們租了輛雙人協力車,逛遍了整個園區。由於不熟協力車的操作,一度被路旁的樹卡住,進退不得。後方一位小男孩馬上從單車上跳下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而且招呼爸爸過來,解決了我們的困境。男孩大約10歲,熱心又有魄力,實在難得。
社宅事務所建於1901年,原為日據時代台灣製糖社長的辦公室兼住家,風格仿傚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白色的主體和黃色線條,再配上拱門和雕花,頗為典雅。屋頂上方四方形的孔洞並非裝飾,而是禦敵時的置槍孔。廠長和副廠長宿舍則是1940年完工的日式建築,深色木造房屋還掛有日式窗簾,彷彿置身扶桑。庭園的樹結實纍纍,果實碩大無朋,用手托著都感到頗有份量。原來這是錫蘭橄欖樹,難怪果實的形狀和色澤和橄欖有幾分相似,只是大了很多倍。廠長宿舍庭院中有兩座防空洞,為二戰時讓日本廠長等人躲避美軍空襲之用。因為糖蜜可發酵製成軍車的燃料,糖廠因而成為美方空襲的目標。
走過了百年製糖歲月,停產的廠房如今空無一人,但來到此處可以了解製糖的每個環節。曾經穿梭在產業道路上的五分車,也從運送甘蔗的要角變成觀光用車,往來於捷運橋頭糖廠站和園區的花卉農園中心。根據文獻,偷吃或一口甘蔗或偷竊一節甘蔗都須囚禁加罰款,後者為前者的10倍,約等於普通公務員的月薪。可惜我們問了兩位警衛,仍找不到禁閉室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