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2014

Day 7:但城廢墟(Tel Dan)


這一天是星期六,也就是安息日。猶太人按律法在安息日不能作工,至於何謂作工呢,這就有很多的講究。比如說不能開火煮飯,因此飯店就只供應冷食,或是只提供預先準備放著保溫的食物。而安息日不能按電梯,所以飯店就有電梯設定好了,在每一層樓都自動停。

6/25/2014

Day 6: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


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球地勢最低的淡水湖。咦?它究竟是海還是湖?其實論它的面積,只能算是湖,但在乾旱無水之地,小小的池塘可能都被算是湖,而湖就升級成為海啦!加利利海在以色列便是這種情形。我們來聖地旅遊,在車上常常有益智問答,問題不外乎是景點的背景知識,或是聖經的記載。其中有一題便是「加利海在聖經中有何別名」,答案是「提比哩亞海和革尼撒勒湖」,被我搶答得分!

加利利海在新約裡經常出現,主耶穌很多服事都在加利海邊。祂在此呼召門徒、施行神蹟,並在附近的山上教導登山寶訓。聖經中有些門徒以打漁為業,這一帶就是他們生活的地方。來到加利海邊,海面平靜無浪,岸邊有些攤檔在做生意。看到一種水果長相奇特,外皮黃綠帶點紅,上面還佈滿小黑點。一問才知是仙人掌的果實,叫做Sabra,又叫Prickly pear fruit其實就是一種帶刺的梨類水果。有趣的是,Sabra一字也指生於以色列的猶太人,因為他們就像這種水果一樣,外表堅強帶刺,內在柔軟甜美。

6/24/2014

Day 6:迦百農(Capernaum)


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岸,這個地名在新約裡多次出現。主耶穌在此地醫病、趕鬼、呼召門徒,所以迦百農可說是主耶穌傳道的中心地點。今日迦百農已成了廢墟,但仍保有了耶穌時代以及之後數世紀的許多遺跡,其中包括了第4世紀的猶太會堂。其實這會堂是建造在主耶穌時代的猶太會堂遺跡之上,所以它底部的石頭的歷史更加久遠。

迦百農是耶穌傳道、事奉的中心地點

6/23/2014

Day 6:五餅二魚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彼得受職堂(Church of the Primacy of St. Peter)


五餅二魚堂位於Tabgha,即加利利海的西北岸。顧名思義,這座教堂是為了記念主耶穌用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而建立。教堂四周頗為僻靜,很適合在此默想禱告。

五餅二魚堂外觀

6/22/2014

Day 6:五餅二魚餐 + 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s)


來聖地旅遊很多時候都會安排一頓五餅二魚餐,這當然是記念主耶穌用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在離開約但河之後,大家飢腸轆轆,迫不及待要品嚐五餅二魚。在等候時發現,這家專營五餅二魚餐的餐廳連牆上都掛著五餅二魚的擺設。好不容易食物上桌,每人可獨享一條魚,而餅則是無限量供應。這種魚長得就像台灣的吳郭魚,味道也差不多,不過這裡叫它為彼得魚。我們在08年來聖地時在別的餐廳也吃過,好像這裡都是用油炸來烹調,魚肉鮮美,沒有土味。

餐廳專賣五餅二魚餐,擺設亦反映出這點

6/20/2014

Day 6:約但河(Jordan River)


約但河位於以色列和約旦的邊界,將兩個國家分隔開來。我們行經以、約邊境時,還看到了和平島。1994年以、約兩國的和平協定便是在此地簽署,當時美國的克林頓總統亦在場見證觀禮。

Day 6:耶利哥(Jericho) + 試探山(Mount of Temptation)


這一天我們的第一站是耶利哥,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有些人甚至說它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新舊約聖經都曾提到它的名字。申命記34:3提到耶利哥是棕樹城(city of palm trees),果然我們在沿路看到不少屬棕櫚科的椰棗樹。導遊特別告訴我們有舊種和新種,原來舊種比較瘦高,只有少少的葉子在頂端;新種則比較矮胖,有葉子的部分佔了樹的高度一半。

舊種的椰棗樹比較瘦高。

6/19/2014

Day 5:死海(Dead Sea)


下一個行程是我們聖地遊最輕鬆的一部分──死海。小時候物理課講到比重時,就提到死海。老師說死海又稱鹽海,是全球比重最高的湖泊,人在死海均可輕易漂浮。死海有幾項世界之最,它是世界最低的湖泊,也是最深和鹽度最高的鹹水湖。它因為含鹽量太高,魚類等無法在其中存活,因而得名。

我們結束了在馬薩大的參觀後,先來到以色列的特產店。這裡賣的以色列特產很多都和死海相關,因為死海除了含鹽量極高之外,還富含鎂、鈉、鉀等礦物質,加以提煉後便成了女士們的護膚聖品。在店裡有一根高高的鹽柱,是由一塊塊的鹽餅所堆成,讓人不禁想起聖經裡的鹽柱。創世記19章提到,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城市罪惡滿盈,耶和華神要毀滅它們,只有城中的義人可以存留。但羅得的妻子卻違反神的吩咐,離開時回頭望了一眼,結果立時成了鹽柱。根據創世記14:2-3的記載,這兩個罪惡城市就位在死海附近,所以在這裡看到鹽柱也自有道理。

6/18/2014

Day 5:馬薩大(Masada)


薩大位於死海岸邊沙漠裡的峭壁上,它也是以色列重要的考古遺址。在公元66-73年間,在羅馬管轄下的猶太人起義反抗異族的統治,最後功敗垂成。薩大就是起義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根據地。

薩大本是希律王的行宮所在,希律王曾在此大興土木,將此地做為危急時的避難所。希律王在建築方面的計畫周密,在馬薩大設置了倉庫、蓄水池、宮殿等。結果在羅馬人攻打耶路撒冷時,一些猶太反抗軍便佔據了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和羅馬軍長期抗戰。

6/16/2014

Day 5: 昆蘭(Qumran)


昆蘭位於死海的西北角,本是藉藉無名的沙漠地,但自從1947年在這裡的山洞中發現了最古老的舊約聖經手抄本後,昆蘭便成為名聞遐邇的地名了。這些手抄本的發現其實頗為奇特,一位牧羊少年的羊跑進了山洞,少年丟擲石頭進山洞要趕羊出來,不料卻打破山洞裡的瓦罐,瓦罐中便藏有手抄本。之後考古學家陸續在附近的山洞中找到類似的瓦罐,四萬份書卷和書卷殘篇因而得見天日。由於昆蘭的地理位置靠近死海,這批約兩千多前抄寫的書卷,便被稱為死海古卷。

在往昆蘭的途中,我們經過許多乾旱無水之地,其中看到貝都因人的暫時住所。貝都因人是在沙漠曠野中逐水草而居的阿拉伯人,他們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只要有帳篷便可四處為家。駱駝是貝都因人很重要的交通工具、貨幣單位和營養來源,所以貝都因人自稱為駝民。

6/11/2014

Day 4: 以色列博物館(Israel Museum) + 獅子門(Lions’ Gate)


接下來我們造訪了毗鄰而居的兩座博物館:聖經之地博物館(Bible Lands Museum)以及以色列博物館(Israel Museum)。聖經之地博物館主要展品都與聖經提及的民族或人物有關,像是古埃及人、迦南人、非利士人和波斯人等等,我們去的時候碰上的是大希律王特展。大希律王在聖經裡赫赫有名,託東方的博士告訴他主耶穌下落的是他;因找不到主耶穌而下令格殺兩歲以下小男孩的也是他。雖然他為王時在建築方面有些功績,但他魚肉百姓、苛待下屬、行事心狠手辣,使得史家對他的評價頗差。

6/08/2014

Day 4: 耶路撒冷考古公園 (Jerusalem Archeological Park)


我們下一站要去往耶路撒冷考古公園,那裡同樣有許多珍貴的考古資料,為聖經的記載提供了佐證。在前往耶路撒冷考古公園的途中,我們行經一條路叫做上行之路,這是從前以色列人去聖殿敬拜走的路,一路上是石頭的樓梯台階,從西羅亞池開始一直到聖殿山。以色列人在一步步往上爬的同時,一邊唱著詩篇裡的上行之詩。

上行之路如今只挖掘出一小段,不過原有的階梯有些仍保存得很好。從路上放置的大圖片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帶著要獻給神的牲畜和農產品,爬著階梯一步步往聖殿前行。在圖片前面保留的幾級台階,更是上行之路原始的階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