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2014

Day 13:塞西琳霍夫宮(Cecilienhof Palace)


這一天第一個景點是位於柏林西南方26公里處的波茨坦,我們對這城市的印象多半來自歷史課本裡的波茨坦會議。波茨坦會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已戰敗而日本仍頑強不願投降之際,美、英、蘇三國領袖在波茨坦的塞西琳霍夫宮所舉行,會中為戰後的世界勾勒出重要的藍圖。我們在前往波茨坦的路上,經過一間麥當勞。這家跨國企業在哪裡都看得到,本不足為奇。但奇特的是那亮眼的黃色M字招牌,竟然只有一半,像個拱門,和以往見到的不同。

我們很快就到了塞西琳霍夫宮,這是德皇為太子和太子妃所建的住處,於1915年完工,並以太子妃的名字為名。雖然塞西琳霍夫宮擁有176個房間,但從外觀看並不覺得有那麼大,它一點都沒有宮殿的恢宏氣勢,反而較像鄉間的渡假屋。如今它是個博物館,同時也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二次大戰後德國滿目瘡痍,波茨坦的塞西琳霍夫宮因受損較輕而被選為會議的場所。當時由在德國的蘇聯軍隊負責整理會場,他們在塞西琳霍夫宮門前的綠草上以紅色植物排出個大大的紅星有趣的是德國人一直保留至今。

11/14/2014

Day 12:威登堡城教堂(Town Churh) + 諸聖堂(All Saints' Church)


午餐後的景點是路德花園,這裡種植了世界各地來的樹。也許是為了紀念馬丁‧路德「惟獨因信稱義」的主張,花園的正中心用石子舖了個大大的十字架。我們接著前往市集廣場,寬敞的廣場雖位於威登堡市中心,卻一點都不熱鬧。廣場的一面是有著雙塔的威登堡城教堂,另一面的紅白建築實在像極了高級旅店,但卻是市政廳,廣場中央則是馬丁‧路德的雕像。

11/07/2014

Day 12:路德之家(Lutherhaus)


我們的旅程進入第12天,這一天要前往威登堡(Wittenberg)。威登堡位於柏林西南方約160公里,它是馬丁‧路德終老之地,也是他開始宗教改革的地點,在教會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實威登堡的正式名字是Lutherstadt Wittenberg,意即路德之城威登堡,據說這是德國所有的城市之中,惟一以個人名字來命名的。德國歷史上出名的音樂家、文學家和科學家不計其數,但無人和馬丁‧路德一樣享有此等殊榮

威登堡的人口約5萬,街上行人稀稀落落,有種靜謐的美感。身為天主教修士的馬丁‧路德,在威登堡完成了博士學位,並成為大學的神學教授。他所居住的地方原屬奧古斯丁修道院,馬丁‧路德在此鑽研真理,寫下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最後並終老於此。如今這裡已改稱路德之家,除了保留許多馬丁‧路德生前的物品,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改教歷史博物館,聯合國文教組織更將這裡列為世界遺產。

11/04/2014

Day 11: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 + 德國國會(Reichstag Building)


參觀完了柏林圍牆後,下一個景點是布蘭登堡門。布蘭登堡門建於18世紀,最初是為了紀念連年戰亂後得來不易的和平,門頂上放的是希臘和平女神的雕像。經過了不同年代和諸多的歷史事件,如今門頂上的塑像則是希臘神話的勝利女神Nike布蘭登堡門見證了數百年的滄桑,其象徵意義也隨著時代而改變,先是和平,繼而勝利;冷戰時它象徵著東西德的分裂,冷戰後它又象徵著東西德的統一。

我們的遊覽車停在布蘭登堡門的背面,遠遠就可看到氣派的建築共有5個通道。正中的那個最為寬敞,從前只有普魯士王室的人得以使用,市井小民只能用旁邊的通道。從通道中還可清楚看見柏林電視塔。門頂和12根柱子之間有著浮雕,雕刻多以戰爭為主題。門頂更有勝利女神駕著馬車,可惜因為角度,照不到女神全貌。不過這些馬兒還真栩栩如生,抬頭仰望,真覺得4匹馬將一躍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