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2018

北九州自由行(4) -- 門司港 + 下關(馬關)



                     到訪時間:Nov. 2017

這一天我們從福岡遷往北九州市,放下行李之後便出發前往門司港。門司港位在九州最北端,曾是日本三大港之一,市內擁有不少古老的西式建築。門司港火車站正在整修,故而我們未能拍攝到美輪美奐的正面。門司港和本州的下關市隔海相望,這海峽便從兩者各取一字,叫做關門海峽,而橫跨兩地的橋也就稱為關門橋。下關市即馬關,中日甲午戰爭後便是在此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
門司港搭汽船,約五分鐘便抵達下關。碼頭有圓圓胖胖的河豚雕像,原來下關河豚的捕獲量為全日本最高,以河豚料理著稱,鯨魚和海膽亦頗出名。碼頭旁的唐戶市場被稱為下關廚房,販售附近海域的新鮮漁獲。一樓為魚市,週末攤檔較多,有大量海鮮在此販售,是許多遊客打牙祭的好去處。我們在週間到訪,便逕上二樓餐廳。這家餐廳有旋轉壽司亦可點菜,生意很好,一位難求。我們大膽點了鯨魚和河豚壽司,都是初次嘗鮮 
門司港火車站內。


原來廁所的台語和日文一樣。


關門海峽上的關門橋。


下關碼頭有圓滾滾的河豚雕像。


唐戶市場是遊人打牙祭的好地方。


左右分別是鯨魚壽司和河豚壽司。


飯後我們步行前往簽訂馬關條約的日清議和紀念館。其實馬關條約是在春帆樓簽訂的,日方代表首相伊藤博文素好河豚料理,選了以該料理著名的餐館春帆樓為兩國會談場址,款待中方代表李鴻章等人。日本於1937年在春帆樓旁設日清議和紀念館,陳列簽約史料,春帆樓則迄今仍是餐館。李鴻章在下關期間曾經遇刺,左臉中彈,當場昏厥。他康復後怕再生意外,不走大路改行小徑,這條小徑今日便被稱為李鴻章道。
日清議和紀念館裡擺設了簽約當時的會場,原況重現,鉅細靡遺,連桌上的筆、椅旁的痰盂都和照片中的一樣。館內亦陳列了條約內容,載明割讓台灣全島和澎湖列島。我們和幾團台灣和大陸遊客擦身而過,導遊都三言兩語帶過,遊客也很隨意的瞄幾眼,就匆匆離去。
赤間神宮就在日清議和紀念館旁,建於公元12世紀末年,奉祀安德天皇。在此之前下關曾發生過壇之浦之戰,當時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由外祖母抱著,跳海身亡,結束了日本古代王朝,開啟了幕府時代。我們在神宮裡看到穿著鮮艷的神職人員,還有難得一見和服裝扮的女士。後者還帶著現代的包包,讓人感覺很新奇。

左為春帆樓,右為日清議和紀念館。


 以李鴻章為名的小徑背後有段辛酸的故事。


 春帆樓前的紀念碑。


簽約會場重現。


馬關條約,紅圈為割讓台澎的部分。


赤間神宮。


神職人員的打扮很鮮艷。


穿和服的女子揹著現代包包。

我們從門司港到下關搭的是汽船,回程則走兩地之間的海底隧道,從本州走到九州。從赤間神宮走到隧道入口約半小時,途中經過密密麻麻的鳥居,也經過紀念壇之浦之戰的公園。公園所在便是當年戰場遺址,現有仿古砲及紀念碑。隧道就在公園對面,行人和自行車均可使用。隧道裡的牆上不時出現魚的圖案,提醒大家此刻身處海底。全長780公尺(2,560)的隧道很快便到盡頭,我們又回到了門司港。晚餐在「海人」享用河豚料理,晶瑩剔透的河豚擺在盤中像朵花,魚肉本身沒什麼味道。這家餐廳在網路評價不錯,但我們認為服務不佳。 
密密麻麻的鳥居。


壇之浦之戰的戰場留有紀念碑。


 連結本州和九州的關門海底隧道。


隧道中標出關市和門司港的交界點。



有否感覺身在海底?


 回到門司港已是日暮時分。


晚餐為河豚料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