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023

西澳洲自由行(10) -- 伯斯

 

                                 到訪時間:Dec. 2022

 

從亞洲很多城市到伯斯旅遊不用調時差,此外伯斯還有一大優點,就是可免費搭乘公車前往市內各景點。伯斯市政廳矗立於兩條街交會的街角,外觀有些像教堂。這是全澳洲唯一由囚犯建造的市政廳,1870年啟用時是伯斯市最高的建築。在市政廳附近的是聖喬治大教堂(St. George’s Anglican Cathedral),這棟百年建築名列於西澳文化遺址名錄(Western Australia Heritage Register),古樸雅致的外貌讓人忍不住多瞧兩眼。

翌日我們前往西澳洲首屈一指的大學──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校園佔地廣大,綠草如茵,而且到處都有長椅讓人小憇,感覺很悠閒。圖書館可自由出入,而且還有餐飲供應,實在少見。館內相當整潔安靜,看來學生們都頗為自律,沒讓食物污染了讀書的環境。

伊莉莎白碼頭(Elizabeth Quay)是伯斯近年的新景點,在此可以欣賞到市區和天鵝河(Swan River) 風光。周邊有些餐酒館,我們在一家位於高處的餐廳, 一邊享用鮮甜的生蠔,一邊遠眺遼闊的景致。河畔的天鵝鐘塔(Bell Tower,原名Swan Bell Tower)是伯斯著名地標,樓高82公尺(269)。塔裡收藏著來自倫敦的一組古鐘,乃英國在西澳成立兩百週年時所贈的禮物。天鵝鐘塔還有一特色,它是世上唯一讓遊客敲鐘的鐘塔。不過鐘塔下午四點即關閉,而且並非每日開放

10/13/2023

西澳洲自由行(9) -- 費里曼圖(Fremantle)

 

                                 到訪時間:Dec. 2022

 

許多大城市近郊都有一些別具風情的小城鎮,像是北海道札幌旁有小樽、東京附近有川越輕井澤費里曼圖這個歷史悠久的特色小城距離伯斯約半小時車程,早在1829年就有英國船隻來到此處,今日更成為郵輪的停泊站費里曼圖豐富的罪犯流放歷史保存良好的古老建築、再加上時尚的文青氣息,使它成為伯斯附近的熱門景點。

這個城市不算大,多數景點均可步行到達。小城保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建築,市政廳(Town Hall)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棟。它從1887年落成至今,已逾百年。它位於三條街的交會處,十分顯眼,可說是該市的地標。建築的雕刻和玻璃,都流露出對細節的講究。市政廳前的銅像是科廷(John Curtin),他是唯一來自西澳的澳洲總理,率領國家度過二戰,被認為是澳洲歷來最傑出的領袖之一,也是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名字的由來。費里曼圖市場是必去的景點,除了販賣新鮮食物還有各式手工藝品。可惜市場僅在週五至週日開放,我們到訪那天休市,只能欣賞它美麗的維多利亞式建築。 

9/18/2023

西澳洲自由行(8) -- 羅特尼斯島(Rottnest Island)

 

                                到訪時間:Dec. 2022

 

羅特尼斯島位於伯斯近郊,是著名的度假地點。它擁有美麗的風景、純淨的水質,因此這人口僅300餘的小島,每年吸引了50多萬遊客前往。羅特尼斯島最著名的居民當推短尾矮袋鼠(Quokka),牠們身軀嬌小,僅有40-54公分(16-21),模樣雖像老鼠,卻是袋鼠的一種。全球僅在少數幾個地方才能見到牠們的蹤跡,羅特尼斯島是其中之一。短尾矮袋鼠長相可愛且平易近人,又常有著類似微笑的表情,被譽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動物,也因此成為羅特尼斯島的一大賣點17世紀末,荷蘭船長弗拉明(Willem de Vlamingh)在島上見到這些貌似老鼠的短尾矮袋鼠,便以Rotte Nest(Rats’ Nest,鼠窩)稱呼小島,而Rottnest也就成為小島今日的名字。

要前往羅特尼斯島必須搭乘渡輪,幾家船公司提供航班從不同的港口出發。我們研究後發現,最佳的方式是從伯斯先搭火車到費里曼圖(Fremantle)再換渡輪。如此一來,不但節省了船行的時間和船票的價錢,更重要的是航班較多,安排也比較容易。島上的交通可以選擇環島公車或腳踏車,我們採之前遊客的意見選了前者。Henrietta Rocks是我們的第一站,1830年一艘名為Henrietta 的船隻在此觸礁,淹沒在水底,離岸不遠仍有些沉船遺跡讓遊人憑弔。海豚灣 (Porpoise Bay)距沉船遺跡步行僅幾分鐘,這裡海面平靜無浪,是散步的好地方。之後我們到海水碧綠清澈的小鮭魚灣(Little Salmon Bay),不少人在此浮潛;我們也從相鄰的鮭魚灣 (Salmon Bay)遙望瓦傑馬燈塔(Wadjemup Lighthouse) 

9/16/2023

西澳洲自由行(7) -- 運河岩(Canal Rocks) + 巴瑟頓長堤(Busselton Jetty)

 

                                 到訪時間:Dec. 2022

 

瑪格麗特河是西澳著名的觀光區,有馳名國際的酒莊和美麗的自然景觀,有人甚至認為,未到訪到瑪格麗特河等於白來了西澳。我們住處旁是正在翻新的老飯店Margaret River Hotel,飯店已近90高齡,是少有的古英倫風格建築。工程隔板上貼了舊照和昔日價目表,有趣的是,飯店還提醒住客不可把毛巾帶走。可見不論哪個年代的住客,都有類似的行徑。走過飯店旁,一群澳洲小伙子拿著錄影機問我們維持婚姻的秘訣。我們本以為是惡作劇或是網紅搞怪,後來才知道其中一位週末就要結婚,他的好朋友便幫他沿街討教,這倒是別出心裁的禮物。

運河岩是附近著名的景點,花崗岩岸經海浪長期的拍打侵蝕,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景色。此地是海灣與印度洋的交會處,可以同時欣賞兩個水域的海景。運河岩橋跨越海灣,不少遊人都在橋上佇足。 

8/01/2023

西澳洲自由行(6) -- 捕鯨站(Whaling Station) + 樹頂步道(Tree Top Walk)

 

                                 到訪時間:Dec. 2022

 

幸運灣是我們此行的最東點,我們由此折返往伯斯,沿途行經奧班尼(Albany)。奧班尼在澳洲歷史上舉足輕重,它除了是西澳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澳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與祖國揮別的地方。公元1827年,英國的罪犯乘著敦睦號(Brig Amity)被押抵奧班尼,開始了西澳的殖民史。如今這艘船的複製品仍然屹立港邊,巨大的雙桅船身十分引人注目。奧班尼不論是街道或是建築,都有著濃濃的歐洲風情。古樸的市政廳奠基於1887年,年代久遠。行經市中心的教會,滿頭白髮的老奶奶力邀我們入內聆聽獻詩,盛情可感。漫步街頭,發現這小城竟然不乏各式料理,中、日、韓,甚至印度、中東均有。

奧班尼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據說是全球唯一保存完整的捕鯨站。澳洲捕鯨的歷史始於18世紀末期,隨著保護動物的意識改變,奧班尼這全澳最後的捕鯨站於1978年關閉,近兩世紀的捕鯨亦告終止。我們登上全球碩果僅存的捕鯨船Cheynes IV號,船艙的陳設都有些年代了,船員依職位有不同等級的房間,像是船長房除了床還有沙發,初級船員就必須睡上下舖,而且床位十分狹窄。

6/26/2023

西澳洲自由行(5) -- 揚切普國家公園(Yanchep NP) + 波浪岩(Wave Rock) + 幸運灣(Lucky Bay)

 

                                 到訪時間:Nov. 2022

 

上一篇記載的卡爾巴里國家公園是我們此行的最北端,之後便折返前往伯斯以北的揚切普國家公園。公園有樹林、綠地和美麗的湖泊,風景怡人,是當地人踏青的熱門選擇。此外,它亦是野生動物的家園,如果想看袋鼠,來此絕不會失望,公園處處是袋鼠的身影。但是因為公園盡力保護野生動物和環境,所以草地上都是袋鼠的排泄物,在草上行走猶如進了地雷陣,必須步步為營。

揚切普也可觀賞無尾熊。沿著在尤加利樹叢間穿過的木棧道,便可以看到隱匿樹上的無尾熊。經當地遊客指點,我們也找到兩隻,牠們自顧自的睡大覺,臉孔被樹葉遮蔽。公園的另一特殊景觀是鐘乳石岩洞,可惜著名的水晶洞(Crystal Cave)在我們到訪時關閉。 

5/22/2023

西澳洲自由行(4) -- 卡爾巴里國家公園(Kalbarri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Nov. 2022

 

卡爾巴里國家公園位於伯斯以北,車程約需六小時。但我們從粉紅湖過來,開車只需 40分鐘。這座公園佔地廣闊,有1,830 平方公里(707平方哩),等於6.7個台北市。特色景觀包括由莫奇森河(Murchison River)切割出的峽谷,以及印度洋沿岸的懸崖峭壁。我們分兩天走訪各個景點,首先前往全公園最著名的世界之窗(Nature’s Window)。其實譯為大自然之窗比較合乎原意,但既然世界之窗已廣為人知,便沿用此名吧!

我們停好車,從觀景台拾級而下步上小徑,世界之窗便位於500公尺(0.3)外。小徑蜿蜒於紅土綠灌木之間,走來頗為輕鬆。世界之窗很快就出現在眼前,彷彿有人不辭勞苦,把一片片的石板層層堆疊,砌出個窗子的邊框,窗外有莫奇森河靜靜地淌流。莫奇森河是西澳第二長河,貫穿整個公園,然後在卡爾巴里小城注入印度洋。時值春末夏初,河流的水量並不豐沛,但無損它刻畫出來的峽谷景致。

此時突然聽到一陣嗡嗡聲,像是被蜂群環繞。原來有遊客帶了空拍機,還仰天擺出美態。之後又聽見有人大叫“Wallaby!”,順著方向望去,遠方果然有兩隻沙袋鼠,不得不佩服此人的眼力。沙袋鼠和袋鼠模樣十分相像,但體型較小,據說來自同一祖先。至於為何有人能大老遠分辨是沙袋鼠或是袋鼠,就不得而知了。有趣的是,沙袋鼠眼皮的毛色較淺,遠看好像在翻白眼。 

5/08/2023

西澳洲自由行(3) -- 傾斜樹(Leaning Trees) + 粉紅湖(Hutt Lagoon)

 

                                  到訪時間:Nov. 2022

 

我們於塞凡提斯留宿一晚後 繼續北行,前往格林納夫(Greenough)。格林納夫距塞凡提斯約兩小時車程,西臨印度洋。來自海洋的風呼嘯直入,強風挾帶著海洋的鹽分,使得這一區有許多往一側傾斜的樹。最出名的一棵樹甚至完全躺平,成為此地最奇特的自然景觀。格林納夫是座歷史小鎮,這棵著名的樹位於格林納夫鎮上的博物館附近。我們在博物館外見到好些樹鞠躬哈腰,彷彿來了位大人物。博物館的牆上掛著傾斜樹的油畫,讓人更加期待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

離開博物館,很快就看到位於公路旁這株著名的傾斜樹。雖然它被風吹得橫向生長,但是仍充滿生命力,枝葉繁茂,昂揚的鬥志令人驚嘆! 

4/18/2023

西澳洲自由行(2) -- 白色沙丘(Sand Dunes) + 尖石陣(Pinnacles)

 

                                  到訪時間:Nov. 2022

 

我們到達伯斯機場後,便前往租車公司取車。西澳的租車價錢合理,而且不會囉哩囉嗦要旅客買東買西。此時亞洲許多國家的口罩令仍未鬆綁,但在伯斯已可用真面目示人,好像回到從前,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當晚我們住在伯斯郊區,在旅館附設的餐廳用餐後,必須回到旅館櫃檯結帳。我家老爺說了要給的小費數額,櫃檯女士竟然直接說:「太多了,一半就可以了!」我們行前特別查了澳洲人給小費的習慣,網路資訊是給或不給均可,但為防失禮我們還是給,卻沒想到碰到這麼為客人著想的服務人員。頓時間覺得彷彿來到了鏡花緣小說中的君子國。

翌日的第一個景點是位於蘭斯林(Lancelin)的白色沙丘,它也是西澳的白色沙丘之中最具規模的。蘭斯林在印度洋邊,從伯斯往北開約1.5小時即達。沙丘免費參觀,但使用玩沙器材便需付費。我們停好車步行進入沙丘的範圍,舉目四望盡是白茫茫的沙。這日風勢頗強,白沙被風捲起打在身上,卻也不覺刺痛。遊客在沙丘上以各種方式自得其樂,有的踩在滑沙板上俯衝而下,彷彿衝浪一般。有的則坐在板上溜下來,就像是溜滑梯。在較平坦的沙地上,有不少重機和越野車呼嘯著來回穿梭,樂此不疲,畢竟能夠馳騁「沙場」的機會難得。

3/31/2023

西澳洲自由行(1) -- 行程安排 + 特色住宿

 

                                 到訪時間:Nov. 2022

 

自從2019年疫情肆虐全球以來,大多數人都被迫宅在家,哪兒都去不了。隨著疫情漸散,總算可以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活。我們也安排了兩星期的澳洲之旅,算算距離上次出遊已整整三年了。澳洲疆域遼闊,僅比美國略小,但人口卻不及美國的1/10。澳洲分為六個州(state)和兩個領地(territory),主要城市多位於東部和南部。我們此次到訪比較偏遠的西澳(Western Australia),該州幅員廣大,佔全國總面積的1/3,最大城市是伯斯(Perth),亦是全國第四大城。西澳和台灣屬同一時區,前往該地毋需調整時差。 

3/11/2023

鱈魚角 -- Cape Cod, Massachusetts

 

                                 到訪時間:Aug. 2010

 

鱈魚角(Cape Cod)乍聽之下像是炸得酥脆的點心,但其實它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東南部被大西洋圍繞的一個海岬,距離波士頓約1.5小時車程。由於鱈魚角在美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又有長約560(900公里)的美麗海岸,每年夏季總吸引大量的遊客,是著名的度假勝地。來到此地,除了認識美國歷史、參與海上和沙灘活動,還可以享受美食。鱈魚角的海鮮素有盛名,龍蝦、鱈魚、牡蠣和蛤蜊等,應有盡有,是老饕的天堂。

鱈魚角的名字始自1602年,沿用自英國。其實美國有許多地名來自英國,像是紐約(New York)、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和波士頓(Boston)鱈魚角分為15個城鎮,其中不乏有趣的名字,像是三明治(Sandwich)、釀酒人(Brewster),我們從這些城鎮中擇二前往。海岬的形狀就像是展示二頭肌的右臂,我們先到位於手肘的切森(Chatham),再到拳頭位置的普洛溫斯頓(Provincetown)

切森多年來一直是個漁港,近年因觀光業發達,平日不到七千的人口到暑假便增長4-5倍。沿著主要大街漫步,不乏當地居民經營的特色餐館和店舖,古樸典雅,滿滿的小鎮風情。此地最著名的景點當屬切森燈塔(Chatham Lighthouse),於19世紀初由傑佛遜總統下令興建,為航行鱈魚角的船隻提供照明。切森燈塔於1987年被列名於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既然來到漁港,我們就到碼頭走走,此時已有不少大小朋友興味盎然在岸邊觀望。只見船上有類似機場行李輸送帶的裝置,不停送出捕到的魚,而船上員工則依漁獲的尺寸將其分箱,忙得不亦樂乎。

2/21/2023

蛇墓 -- North Benton, Ohio

                               

                                                                                                         到訪時間:July 2015

                                                                                      

 

「到底有沒有神」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張郁嵐是1920年代留德的化學博士,原本一直排斥基督信仰,信主後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究竟有沒有神。他的理據清楚卻不會深奧難懂,佐以許多見證,生動且感人。有位無神論者的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這位畢戴爾(Chester Bedell)是俄亥俄州的富農,一生侮慢上帝、藐視聖經。在他臨終前更表明,如果這世上有神、或聖經的記載是真實的,願他的墳墓成為蛇窩。據說他給自己信主的兩位女兒,每人僅留下一美元遺產以示不屑。畢戴爾還打造了自己的銅像,尺寸和真人一般。銅像手持一紙,宣揚人類可以任意而行,腳下有本書,代表聖經。他囑咐把銅像放在墓旁紀念碑的頂端,繼續睥睨世界。畢戴爾在1908年死後,他的墳墓果然成為蛇窩。奇妙的是,整個墓園中只有他的墓有蛇出沒,也因此使他的墳墓聲名大噪。

1/31/2023

貓王故居 -- Memphis, Tennessee

 

                                 到訪時間:Aug. 2016

 

貓王原名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生於密西西比州的小鎮Tupelo,是美國著名的搖滾樂歌手和電影演員。他從19歲便嶄露頭角並開始了音樂生涯,被視為20世紀流行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南方樂迷暱稱他為南方的貓(the Hillbilly Cat),再加上他被視為是西方流行樂之王(the King of Western Pop),便有了貓王的稱謂。貓王的音樂揉合了鄉村、藍調和搖滾等風格,表演時扭腰擺臀,十分性感卻也引發爭議。他的第一支單曲傷心旅館(Heartbreak Hotel)1956年甫推出即登上排行榜冠軍。之後貓王獲獎無數,成為搖滾音樂史上無法取代的名字。貓王於1977年在曼非斯(Memphis) 的住宅內去世,年僅42歲。

貓王於13歲時全家搬至曼非斯,成名後不久便購置佔地13.6英畝(5.5公頃) 的雅園(Graceland)作為住宅。雅園在貓王去世後對外開放,等於是貓王博物館。它名列於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和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每年有超過65萬遊客到訪,其中包括多國政要,是美國參觀人數最多的私人住宅之一。

1/05/2023

美南古老莊園 -- New Orleans, Louisiana(2)

 

                                 到訪時間:Aug. 2016

 

美國許多著名的電影都以南方莊園為背景,像是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根(Roots)、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等等,讓人對莊園生活充滿想像。如果來到紐奧爾良,不妨順道前往近郊的橡樹徑莊園(Oak Alley Plantation)。在南北戰爭前,美南有多達數萬座莊園,光是密西西比河岸便有數百座。但隨著戰爭結束,仰賴奴隸運作的莊園榮景不再,莊園也逐漸沒落破敗。橡樹徑是目前對外開放的莊園之中,較為人熟知的。它的名字來自大宅前的小徑,小徑長800(240公尺),兩側各有14棵橡樹。這些樹種植於18世紀初,在大宅建造前即已存在。參天古木在小徑左右伸出枝葉,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味道。當時的地主羅曼(Jacques Télesphore Roman)在取得這塊土地後便開始興建大宅,於1839年落成。莊園的建築和景觀頗具歷史價值,故而被列名於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