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2019

愛達荷州名勝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我們這次大西北之行也走訪了愛達荷州。愛達荷州州境內除了一小部分的黃石國家公園之外,也有一些少為人知,卻頗值得觀賞的名勝,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

哈格曼化石層國家紀念區(Hagerman Fossil Beds National Monument)
這個紀念區在考古界舉足輕重,因為在此出土的動植物化石,無論種類、數量和質量,均首屈一指。園區最受矚目的是哈格曼馬(Hagerman horse)化石,化石於1928年在園區附近發現,據說來自三千多萬年前。要前往佔地四千餘英畝的紀念區,最好先造訪位在哈格曼市的遊客中心取得資訊。中心內有珍貴的各種化石收藏,其中包括重組的哈格曼馬骨架。

我們離開中心後逕赴園區,大片的荒煙蔓草中,看不到什麼考古的遺跡,倒是可以遠眺先民由東往西拓荒的路徑。19世紀初,由美東往西部的拓荒者要忍受酷暑、強風、沙塵等挑戰,然而在這裡,蜿蜒的蛇河(Snake River)是少數幾個他們可以取水、稍得喘息的地方。奧勒岡徑眺望點(Oregon Trail Overlook)有兩條步道,我們沿著0.3哩的短步道走了一圈,當年馬車留下的車痕仍依稀可見。

12/03/2019

龐貝柱國家紀念區(Pompeys Pillar NM) + 史考茨峭壁國家紀念區(Scotts Bluff NM)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上一篇的冰河國家公園展現了蒙大拿州的自然風光,本篇介紹的龐貝柱國家紀念區則讓我們一窺該州的歷史。龐貝柱和內布拉斯加州的史考茨峭壁國家紀念區有不少相似之處,它們都和美國由東向西遷移的歷史息息相關,且兩者都是在大片平原上陡然隆起了巨石峭壁。

說到龐貝柱,大概有些人會想到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的羅馬凱旋柱。但此柱非彼柱,亞歷山大港的是Pompey’s Pillar,蒙大拿的則是Pompeys Pillar19世紀初,美國政府派遣遠征隊向西部探索。這赫赫有名的隊伍由路易斯(Meriwether Lewis)和克拉克(William Clark)領軍,而克拉克還曾在龐貝柱留下印記。為了紀念西進的這一頁歷史,龐貝柱於2001年成立為國家紀念區。我們在往龐貝柱的路上,不只一次看到長達 100 節車廂的火車在奔馳,有如神龍見首不見尾。當我們抵達紀念區之前,一長列火車剛好停在大草原上,不禁佇足好一陣子,仔細端詳這難得的景象。

10/26/2019

冰河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 -- Day 2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翌日一早我們從急流汽車旅館出發,冰河國家公園有名字的湖超過130個,其中有不少座落於這一區。管理員大力推薦我們走著名的葛林納爾冰河步道(Grinnell Glacier Trail),因為這條路上風景如畫。步道沿著約瑟芬湖(Lake Josephine)岸,一直通往葛林納爾湖和葛林納爾冰河。沿途有茂密的森林和一連串的冰河湖,也是麋鹿、熊和大角羊等野生動物的居所。在步道起點有張告示,大意是遊客必須走湖的南岸,北岸因為有熊的蹤跡而關閉。公園管理員提醒我們即使行走南岸仍要提高警覺,以策安全。我們一路既期待又忐忑,結果什麼大型動物都沒看到,倒是看到一隊遊客騎馬在林中漫步。

10/15/2019

冰河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 -- Day 1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冰河國家公園位於蒙大拿州,成立於1910年。公園的北部和加拿大的亞伯達省(Alberta)接壤。在國界的另一邊也是個國家公園,名為沃特頓湖國家公園(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1932年兩者還聯合成立了成立了沃特頓-冰河國際和平公園(Waterton-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所以到訪冰河國家公園時,拿到的公園簡介和地圖也都冠以此名。

顧名思義,冰河國家公園有大大小小的冰河。但由於氣候變遷,冰河的體積近年來大幅縮小。園內除了冰河地形外,高山、湖泊、瀑布等風景也非常秀麗且帶有靈氣,所以在美國最美的國家公園票選中,它往往名列前茅。公園成立一個世紀以來,仍大致保有原本的千餘種植物和數百種動物,其中包括熊、大角羊(bighorn sheep)和麋鹿(moose)等,無怪乎被稱為是大陸上的皇冠(Crown of the Continent)

10/02/2019

羅斯福國家公園(Theodore Roosevelt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參觀完了史德吉斯的重機大會師,我們從南達科他州前往北達科他州的羅斯福國家公園。我們由南往北開了許久,才在85號公路旁見到一家餐館。進了這小鎮唯一的店家一陣子都沒人出來招呼,其他客人說要朝裡面呼喚,才知這小店大概人手不足,廚師兼服務生。店裡有年代久遠的遊戲機,勾起年少時的記憶。路的對面只有孤伶伶的一棟教堂,在這人口稀少的地方,顯得更荒涼。

羅斯福國家公園是北達科他州唯一的國家公園。老羅斯福總統和北達科他州的淵源頗深,在該州的經歷對他一生影響甚大。1883年,羅斯福初到北達科他州便鍾情於該地,後來在一日之內喪母又喪妻的打擊下,再到這裡止痛療傷。在北達科他州的生活讓他對自然保育有了深刻的體認,所以總統任內積極推動國家公園系統。羅斯福國家公園的主要景觀是惡地(badlands)地形和草原,此外還有美洲野牛(bison)、叉角羚(pronghorn)、大角羊(big horn sheep)和草原土撥鼠(prairie dog)等野生動物。公園分為三區:北區(North Unit)、南區(South Unit)和鹿角牧場區(Elkhorn Ranch Unit),其中南區的景點較多。三區之間沒有車道相連,交通頗為不便。

9/20/2019

卡斯特州立公園(Custer State Park) + 史德吉斯(Sturgis)重機大會師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南達科他州除了前幾篇介紹的幾座國家級的景區,尚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卡斯特州立公園是該州最早且最大的州立公園,佔地逾七萬英畝。公園的名字來自前一篇提過的卡斯特(George Custer)中校,他曾率軍西進,為美國政府攻佔不少土地。園內著名的尖針公路(Needles Highway) 狹窄曲折,蜿蜒穿越有如尖針般的岩石群,十分特別。公園亦擁有大量野生動物,美洲野牛(bison)、叉角羚(pronghorn)、驢(burro) 、白尾鹿(white tailed deer) 、草原土撥鼠(prairie dog)在這裡常可見到。另外還有馬鹿(elk)、土狼(coyote) 、山羊等以此為家,可說是天然的動物園。

9/06/2019

總統山國家紀念園區(M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 + 瘋馬酋長紀念園區(Crazy Horse Memorial)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總統山國家紀念園區可說是最能代表美國精神的地標之一:四位總統的臉部雕像,一字排開刻在山壁上。這四位在美國歷史上居功厥偉的總統,分別是領導美國獨立的開國元勛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獨立宣言的撰寫人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解放黑奴的林肯(Abraham Lincoln) 、以及保護自然環境和消弭勞資對立的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四位分別代表了美國不同階段的發展,其中只有羅斯福是20世紀的總統。浩大的工程從1927年開始,1941年竣工,共動員了四百位工人。

園區位於南達科他州拉希莫山(Mount Rushmore),起初的提議是在山區刻名人肖像以促進觀光,結果計畫更動,園區地點和雕刻的人物都與原先的構想不同。但吸引遊客的目的倒是達到了,每年約有三百萬人來此。我們此次到訪時近正在修路,車行如牛步,還被態度惡劣的交警兇了一頓,讓南達科他州在我們心中減分不少。園區不收門票,但須付費停車。

7/25/2019

風穴國家公園(Wind Cave NP) + 寶穴國家紀念區(Jewel Cave NM)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風穴國家公園和前一篇介紹的惡地國家公園,都位於南達科他州。它早在1903年便已設立為國家公園,也是全球洞穴類的國家公園之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公園擁有巨大的地下洞穴,已開發的通道總計長149(240公里),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且這些通道頗為集中,密集程度為全球洞穴之最。

一進公園範圍,就看到大片草原,據說也有許多野生動物。但我們前不久才看了不少動物,所以就逕赴遊客中心報名參加導覽。導覽有幾條路線,我們選了伊甸園(Garden of Eden) ,需時一小時。大家搭乘老舊的電梯往下11層樓深,進入洞穴。我們以前也去過一些地下洞穴,它們的景觀多是從上往下滴的石灰水、潮溼的走道和形狀各異的鐘乳石。風穴和這些洞穴一樣,因位於地下而極為涼爽,但不同之處在於洞內甚為乾燥。主要的景觀是被稱為Boxwork的蜂巢狀結構,數量佔全球的95%

惡地國家公園(Badlands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惡地國家公園位於南達科他州,前一篇的魔鬼塔國家紀念區東邊,車程兩個半小時。南達科他州地廣人稀,全州僅有80餘萬人口,約為台北市的三分之一。州內除了惡地國家公園,還有風穴國家公園(Wind Cave National Park)和總統山國家紀念園區(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等名勝,之後會陸續介紹。

惡地國家公園顧名思義,乃以惡地的地形著稱。雖然美國不少地方都有惡地地形, 但是以此地的規模最大,也最壯觀。乍看之下,會覺得自己到了外太空某個星球。它又像是超級無敵的大力士把整個地表掀起,揉成一團,之後再攤開,揉搓所產生的皺摺,就是眼前的高低起伏。正因為這裡的景色特異,電影與「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和「霹靂心」(Thunderheart)均在此取景。公園分為南北兩區,北區(North Unit)有公路貫穿且景點較多;南區(South Unit)是印第安保留區,景點較少,且因公路只從周邊繞過,所以遊客多半只前往北區。我們前幾次都只去了北區,這次終於可到南區一遊。

7/13/2019

魔鬼塔國家紀念區(Devils Tower NM) + 化石丘國家紀念區(Fossil Butte NM)


                                                                                                到訪時間:1995 & 2018 


黃石和大提頓這兩顆璀璨耀眼的鑽石都位於懷俄明州,該州除了它們之外還擁有赫赫有名的魔鬼塔。看過1977年的電影「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的人,應該會對片中的取景印象深刻,而那很不像人間景色的詭異場景,便是魔鬼塔。魔鬼塔是火山岩漿形成的地形,從底部到頂端高867(265 公尺),頂端的面積則有1.5英畝。由於這裡的景觀非常獨特,在1906年便成為美國第一座國家紀念區。

6/27/2019

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 特色景點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翌日我們從下榻的傑克森湖旅館出發,前往珍妮湖,因為著名的景點隱密瀑布 (Hidden Falls)和靈感點(Inspiration Point)都位於湖的彼岸。想要到達這些景點,可以走環湖步道,亦可在珍妮湖遊客中心搭船,直接到湖的對岸。後者是既省時又省體力的選擇,因此搭船的遊客絡繹不絕。

往珍妮湖的途中,我們先經過傑克森湖水壩(Jackson Lake Dam)。傑克森湖是公園最大的湖,湖水來自附近山嶺融化的冰河,以及蛇河的河水。記憶中這是頭一次在國家公園中看到水壩,但其實早在大提頓國家公園設立之前,水壩即已存在,為愛達荷州的農民提供灌溉用水。沿途也看到不少美麗的山景,莫蘭山(Mount Moran)是提頓山脈的一員,聳立在湖的西南。但因高度不及大提頓峰,攀爬亦較困難,所以名氣較不響亮。對比往年舊照,莫蘭山上冰河的位置和山石顏色較深的部分幾乎一模一樣。

6/14/2019

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 公園巡禮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大提頓國家公園位於黃石國家公園南邊,兩者之間以洛克斐勒紀念公路(John D. Rockefeller Jr. Memorial Parkway)相連,約十來分鐘車程就可抵達。許多人到訪黃石都順道一遊大提頓,感覺上大提頓似乎成了黃石的附屬品。其實大提頓雖不若黃石的景觀多元,卻擁有其獨特的靈秀,如果只是匆匆而過,實在可惜。公園的名稱來自提頓山脈(Teton Range)的大提頓峰,大提頓峰高13,775 (4,199 公尺),是公園最高的山峰。園內除了高山、湖泊的景色令人流連,野生動物亦極有看頭。大提頓和黃石屬於同一個生態區,以黃石為家的美洲野牛、熊、馬鹿,這裡也有;而在黃石很少見的糜鹿(moose),來大提頓則較易看得到。也因此糜鹿成了大提頓的代表動物,就像黃石很多地方都有熊的標誌一樣。我們多年前到訪時,拍到兩隻公糜鹿,一隻尚年幼,另一隻則已成年。此次則僅遠遠看到一隻母糜鹿,相片有些模糊。我們在守候糜鹿時遇見一位公園常客,他也感嘆糜鹿越來越難找。

除了糜鹿,我們在公園還看到馬鹿、土狼(coyote)和美洲野牛。也兩度和熊失之交臂,在觀熊的遊客鳥獸散時我們才抵達。一般來說,土狼的動作十分敏捷、往往一閃而過,但這次我們卻看到一隻土狼在路的兩邊來回穿梭,反倒像生怕我們沒注意到牠。

5/27/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湖泊 + 動物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黃石國家公園系列按著地貌景觀分類,一連寫了六篇,終於來到尾聲。這篇的重點是湖泊、較小的瀑布、野生動物,以及其他值得一看的風光。

黃石湖(Yellowstone Lake)既以黃石為名,當然有點份量。它不僅是公園裡最大的湖泊,更是北美海拔7,000(2,100公尺)以上最大的淡水湖,面積比台北市還大。由於地勢高,冬季湖面結冰厚達3(0.91公尺),一直要到翌年五月才會完全解凍。我們數度到訪都在盛夏,但在湖邊漫步仍感到一絲涼意。這裡的湖畔飯店(Lake Hotel)比老忠實旅館(Old Faithful Inn)還要歷史悠久,建築風格亦截然不同。

5/10/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特色噴泉 + 泥漿池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黃石國家公園的噴泉各有特色,有的噴發時間十分規律,比方說老忠實噴泉;有的以水柱之高著稱,雄偉噴泉是個好例子;有的耐力驚人,巨泉噴泉當之無愧。但除了這些赫赫有名的噴泉之外,黃石還有許多叫人印象深刻的噴泉,其中有幾座在我們每次到訪時都噴發。這些經常噴發的噴泉包括公獅噴泉(Lion Geyser)、懸崖噴泉(Cliff Geyser) 、白圓頂噴泉(White Dome Geyser)和水鐘噴泉(Clepsydra Geyser),我們的相機也記錄了歲月的軌跡。

4/20/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各色溫泉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繼前兩篇介紹的猛獁溫泉和幾個著名的噴泉,本篇將分享黃石國家公園其他的地熱景觀──溫泉(hot spring)和溫泉池(pool)。若說前一篇的著名噴泉是用水勢譜成的交響樂章,那麼這一篇的景觀便是奇幻色彩繪出的視覺饗宴。但不論是溫泉或是池,看來都像個小型的湖,而且在不同的光影下,呈現不一樣的繽紛。溫泉和溫泉池很熱,往往還冒著白煙。在這種溫度足以灼傷人的環境中,卻有耐高溫的微生物生存。而當中不同的溫度和酸鹼度又孕育不一樣的微生物,造就了五顏六色、賞心悅目的美景。

4/05/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著名噴泉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黃石國家公園有不少因地熱活動而造成的特殊景觀,除了上一篇介紹的猛獁溫泉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噴泉。全球至少一半的噴泉以及最大的噴泉,都位於黃石。根據統計,歷來在黃石噴發的噴泉總數達1,200餘座,如今每年仍有噴發記錄的約400多座。在噴泉集中的區域,它們經常會突然迸發,此起彼落,彷彿相互呼應,讓遊客有意外的驚喜。那種感覺就像小時候玩捉迷藏,被藏匿的玩伴突如其來嚇一跳。噴發的方式也各有特色,有的擎天一柱直上天際,有的則雨露均霑向四面開散,就像人各有獨特的個性,十分有趣。

想觀賞這些噴泉並非純碰運氣,噴發時間較為規律的幾個著名噴泉,遊客中心都列出下次噴發的時間。因為是預估的時間,誤差範圍可達四個小時。從預測的時間表看來,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只消等候 20分鐘便一定可以看到,如此規律讓其他噴泉望塵莫及,也為它贏得老忠實的名號。預測時間表旁邊還繪出每個噴泉的形狀,簡單幾筆便勾勒出噴泉的特色。

3/21/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猛獁溫泉 + 羅斯福拱門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猛獁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位於黃石北邊,公園的總部也設於此。猛獁又名長毛象,因為體積龐大,所以此字也作形容詞用以描述巨大的事物。黃石不少特殊景觀是地熱活動所致,有的是活力四射的噴泉,而這區則是靜靜淌流的溫泉。溫泉流過的範圍極廣,經年累月造成了獨特的石灰岩風貌。

這一區的地標自由帽(Liberty Cap),是37(11公尺)高的錐狀溫泉沉積物。它因形似法國大革命時人們戴的帽子而得名,其實它原本有「另外的名字」,因較不文雅而未被選為正式名稱。除了聳立的自由帽之外,這區的景觀大多是純白和黃褐的色調,層層疊疊的像是梯田。白色的部分像鹽田,又像是皚皚白雪,這種特殊的風貌全球少有,其中包括我們之前去過的土耳其棉花堡土耳其還允許遊客脫鞋踩上去,用肌膚感受石灰岩的滑溜。猛獁溫泉分成上、下台地(Upper & Lower Terraces),木頭搭建的步道十分好走,讓遊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景。 

3/13/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瀑布 + 峽谷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我們從黃石的東北角入園,展開在公園裡六日五夜的行程。據說這區是找尋野生動物的好地方,果然不錯,剛入園不久便有意外的驚喜。看到車子在路兩旁大排長龍,就知道有動物出沒,經人指點,很快就找到灰熊(grizzly bear,或稱棕熊)的位置。其實灰熊在離路邊頗遠的草叢中,我們自己絕不可能發現。後來牠在草叢中找到個小水窪,便待在那兒享受夏日的午後時光。人潮越聚越多,公園管理員出動疏散人群,我們便回車子繼續前行。不多時又陸續看到叉角羚(pronghorn)和美洲野牛,叉角羚是北美才有的哺乳動物,外型像鹿但其實和鹿不是親戚。美洲野牛大概是黃石最容易看到的大型動物,常碰到牠們慢悠悠地過馬路,弄得交通阻塞。這裡的動物都很有安全感,看到遊客可謂視若無睹。 

3/01/2019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簡介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美國著名景點系列將美國劃分為不同的區塊,以國家公園為主軸,順帶介紹附近值得一訪的名勝。之前寫完了峽谷圓環西岸縱橫兩部分,現在要紀錄大西北區的美麗風光,而黃石國家公園是當然的起點。黃石絕大部分位於懷俄明州,極小部分在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不僅是美國第一座國家公園,更是世界第一。我於90年代初訪黃石,去年暑假重訪。迄今走訪了美加數十個國家公園,它一直穩居我的排行榜第一位。美國的名山勝水不少,但如果只能去一個地方,黃石是必然的選擇。

黃石的景觀豐富多樣,無出其右者,每年吸引四百多萬遊客。園內有高山、峽谷、河流、瀑布、湖泊和草原,又因處火山地帶,地底蘊含的能量造成眾多溫泉(hot spring)和噴泉(geyser)。全球至少一半的噴泉以及最大的噴泉,都位在黃石,而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因為噴發的時間較為固定,成為黃石的著名地標。此外,黃石是近60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包括美洲野牛、熊、鹿、大角羊和獅子等。尤其美洲野牛經常成群在草原上徜徉,或結伴過馬路。但凡看到車輛停滯不前,就知道多半有動物出沒了。來到黃石的遊客也都會發揮互助精神,指點他人動物的蹤跡。

2/13/2019

懷俄明州夏安(Cheyanne, Wyoming)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懷俄明州位於美國西北部,幅員遼闊,人口稀少。全州人口不及60萬人,比其他州的大城市還少,為全美人口總數最少的一州。州內印第安原住民的比例相當高,州名便來自印第安語,意即大草原。首府夏安則是印第安部落的名字,它亦是州內第一大城。一般人對該州的印象多半和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相關,但其實除了黃石,該州還有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和魔鬼塔國家紀念區(Devils Tower National Monument)兩個世界級的名勝,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往。下篇將開始介紹黃石和其他位於大西北地區的自然風光。

1/30/2019

科羅拉多州丹佛(Denver, Colorado)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科羅拉多州是美國其中一個好山好水的州,境內擁有四座國家公園,數目僅次於加州、阿拉斯加和猶他,名列前茅。美國西南部的主要河流科羅拉多河從該州的落磯山脈發源,早期西班牙探險家見到河流自山區挾帶大量紅色泥沙,便將河流命名為科羅拉多(意即紅色的),州名也因此而來。首府丹佛同時也是第一大城,因19世紀中的淘金熱才發展成城市。

1894年啟用的州府座落於丹佛市中心的斜坡上,府前淺赭紅色的階梯正符合科羅拉多的字面意思。階梯下端是金屬的柵欄,鳶飛魚躍、蝴蝶翩翩取代了常見呆板的直線欄杆,彷彿走進了童話世界中的城堡。州府建築採用和國會山莊一樣的圓頂設計,金色的圓頂燦爛耀眼,大老遠即可看到。這金頂可是用真金貼上去的,以紀念該州的淘金熱歷史。

1/18/2019

愛達荷州波伊西(Boise, Idaho)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愛達荷州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它盛產馬鈴薯。該州位於美國西北部,地廣人稀,馬鈴薯的產量佔全美的三分之一,我們在該州開車最常見的景象便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馬鈴薯田。除了馬鈴薯,愛達荷州還盛產寶石,故被稱為寶石之州。該州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直到1848年的淘金熱才帶來大批的淘金客。首府兼最大城市是波伊西,人口有20餘萬。

1/04/2019

蒙大拿州海倫娜(Helena, Montana)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蒙大拿州位於美國西北部,北與加拿大為鄰。州名來自西班牙文Montaña,意即山或多山之地。的確該州西邊有許多山脈,名實相符。論面積,蒙大拿是美國第四大州,但人口十分稀少。首府海倫娜因淘金熱而在19世紀中葉建立,在短短的20年間,城中挖出了價值36億美元的黃金,使得該城成為19世紀後期全美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不過今日海倫娜的人口不到三萬,和其他州府相較,排名倒數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