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020

他泊山(Mt. Tabor) + 推主崖(Mt. Precipice) + 拿撒勒村

 

                                                                 到訪時間:Nov. 2019

                                        

他泊山的原意是山峰,它的東北方是加利利海,西南有耶斯列平原,西邊不遠處便是耶穌的成長地拿撒勒。他泊山的形狀像被切一半的圓球,也像倒扣的碗。山高575 公尺(1,886 ),雖非高聳入雲,但由於座落於廣大的平原上,十分顯眼。舊約聖經中有些重要的事件發生於他泊山,包括女士師底波拉率兵打敗強敵夏瑣,以及掃羅被神揀選(士師記第4章;撒母耳記上10:1-8)。新約記載主耶穌登山變像(馬太福音17:1-8;馬可福音9:2-8;路加福音9:28-36),傳統也認為發生在他泊山。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耶穌變像之前剛去過該撒利亞腓利比,鄰近的黑門山才是合理的地點。兩派說法各有依據,目前尚無定論。

12/09/2020

夏瑣(Hazor) + 該撒利亞腓利比(Caesarea Philippi)

 

                                                               到訪時間:Nov. 2019

                                        

我們的行程繼續北行,這天第一站前往歷史古城夏瑣。夏瑣的位置優越,控制了來往通商的要道,也是迦南地北邊的門戶,所以很早就成為以色列北方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到所羅門為王時,夏瑣和之前提到的基色,再加上米吉多成為三個重點發展的城鎮(列王紀上9:15)。夏瑣如今已是廢墟,它不但是國家公園(Tel Hazor National Park),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我們首先參觀所羅門時代建造的城門。城門採六室的風格,中間是走道,兩邊城牆各有三室。之前造訪基色和米吉多時,也見到同樣風格的城門。夏瑣的蓄水池頗為先進,建於公元前9世紀。為了防止敵軍切斷水源,蓄水池藏在地底45公尺,層層的樓梯往下,昔日的樓梯至今仍清晰可見。廢墟另一區有防禦碉堡,石磚層層堆疊,可以想見當年防守之嚴密。堡中仍殘留拜偶像的邱壇,年代應在公元前11世紀。碉堡之外有瞭望台,我們登上遠望,天氣好時可以看到以色列最高的黑門山。

11/24/2020

示羅(Shiloh) + 示劍(Shechem) + 撒瑪利亞(Samaria)

 

                                                                 到訪時間:Nov. 2019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漂流了40年,終於在約書亞的率領之下,進入上帝應許的迦南美地。約書亞把會幕和約櫃安置在示羅(約書亞記18:1),從此示羅便成了宗教和政治中心,其重要的地位持續了近四百年。聖經約書亞記、士師記和撒母耳記前半所記載的事件,全發生於示羅。根據考古研究,示羅古城位於耶路撒冷以北,車程不到一小時。此地出土了重要的遺跡,還有許多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生活用品及文物。

示羅廢墟如今是個考古公園,名為示羅古城(Ancient Shiloh)。我們先赴多媒體中心觀看影像解說,再前往博物館。在遺址實地參觀時,看到拜占庭時期教堂的殘餘部分,建築雖已損毀,地板的馬賽克仍十分清晰,上面還刻有希臘文。其中有一幅保存完整的祈禱文,內容是為示羅百姓禱告,證實此地乃古示羅。當年會幕安置的確切位置,是考古的重要課題。公園也標示出最可能的地點,這片廣袤的空地如今佈滿雜草碎石,令人唏噓。有韓國教會在空地旁邊唱詩敬拜,為荒涼的場景平添幾許生氣。

10/29/2020

基色(Gezer) + 瑣拉(Zorah) + 撒母耳墓

                                                                 到訪時間:Nov. 2019

 

這天我們參觀的景點和以色列歷史上的三位人物有關:所羅門、參孫和撒母耳。所羅門的智慧名聞遐邇,最耳熟能詳的大概是他為兩位爭子的婦人斷案、找出生母的事件了。所羅門為王時,銳意發展三大重鎮(列王紀上9:15),其中包括基色。基色位於耶路撒冷西方約 30 公里,地勢險要,又有兩條大道通過,是軍事和商業的重要據點。我們一到基色便看到一個路標,上面寫著Tel GezerTel在希伯來文意即山丘,尤指有遺跡的山丘,所以在參觀廢墟時,往往會見到這個字。路標上還有個山羊標誌,表示這是國家公園。根據考古資料,這一帶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即有人居住。後來迦南人還在基色建了環繞全城的城牆,厚達三公尺。

10/16/2020

麥比拉洞(Cave of Machpelah) + 伯利恆(Bethlehem)

 

                                                                                                                                                                                                             到訪時間:Nov. 2019

 

麥比拉洞又稱列祖之洞,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以及他們的妻子撒拉、利百加和利亞均埋葬於此(創世記12:825:949:3050:13)。一般相信,麥比拉洞位於希伯崙城內一座希律式建築的地下。建築物是公元前一世紀時大希律王為討好猶太人所建,許多世紀以來幾度易手,在12世紀被改作清真寺。麥比拉洞如今分為兩部分,分別讓猶太人和回教徒禱告。兩邊以牆隔開,各有獨立的入口。據說猶太人視麥比拉洞為僅次於聖殿山的第二聖地,而阿拉伯人亦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他們也視之為聖地。

我們由猶太區入口進入上層洞穴,牆上張貼著告示,提醒訪客須有合宜的衣著。入內後便分別看到之前提過的先祖的墓。我們所見的都是衣冠塜,鎖在金色的大門裡,遊客只能從縫隙中端詳。實際的墳墓位於下層洞穴中,並不開放讓公眾參觀。

上層洞穴除了衣冠塜外還有不同的廳室,敬虔的猶太婦女和男士,在各自的房間默想和禱告。他們個個心無旁騖,專注安靜。有的家長把小孩也帶來,讓孩子從小就承襲文化和信仰。

10/03/2020

隱基底 (Ein Gedi) + 耶利哥古城(Old Jericho) + 吉甲(Gilgal)

                                                                                                               

                                                                   到訪時間:Oct. 2019

 

小時候聽過一句俗語,「羊會上樹」,意即很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此次三訪聖地,竟在以色列的隱基底親眼目睹羊會上樹。隱基底位於死海西岸,四圍盡是山崖峭壁,亦有許多山洞。在希伯來文中,隱即水泉,基底則是小山羊。這裡是曠野中的綠洲,野山羊常在此出沒。聖經數度提到隱基底,最有名的是大衛殺死巨人歌利亞後,廣受人民愛戴,引發掃羅王嫉妒。大衛為了逃命,躲到隱基底。掃羅追殺而至,突然要上大號,找個山洞就地解決,正巧便是 大衛的藏身之處(撒母耳記上24:1-4)

隱基底擁有特殊的天然環境,動植物品種繁多。1971年以色列將其列為自然保護區(Ein Gedi Nature Reserve),屬國家公園等級。我們入園後不久,導遊就說樹上有沙番。沙番是聖經提過的動物,沒想到親眼得見。牠趴在樹幹上望著我們,毛茸茸、胖嘟嘟的身軀可愛極了。接著導遊又指著路的另一邊,原來那是皂莢樹。這木材堅硬耐壓,且能抗蟲防腐。神吩咐摩西建造帳幕,其中器具多用皂莢木製造,包括約櫃。

9/23/2020

亭納公園(Timna Park) + 所多瑪鹽柱(Pillar of Lot’s Wife)


                                                                 到訪時間:Oct. 2019


我們的行程先由約旦到埃及,然後十幾天都在以色列。離開埃及前 的清晨從飯店陽台可以眺望紅海的阿卡巴灣(Gulf of Aqaba)。沒想過當年摩西率領大批以色列人過的紅海,此刻就近在眼前。

在以色列的第一站是亭納公園,公園在該國最南端的城市以拉特(Eilat)北方約半小時車程。亭納山谷一帶自古即蘊藏銅礦,根據考古研究,早在公元前十多世紀,埃及人已在此採礦。到所羅門王的時代,採礦仍持續進行。公園入口處的多媒體中心有影片和陳列品,幫助遊客了解此地的銅礦歷史。考古學家曾在這裡挖掘到一座建於公元前14世紀的埃及神廟,並起出大量文物和用品。難怪公園從裡到外,均帶有濃厚的埃及色彩。 

9/11/2020

西乃山(Mount Sinai) -- 駱駝之旅

   

                                                                   到訪時間:Oct. 2019

 

參觀完了位於西乃山腳的聖凱瑟琳修道院,我們要騎駱駝上西乃山。西乃山位於埃及南端的西乃半島,在聖經中有重要的地位。神的使者從荊棘中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便發生在西乃山(出埃及記3:1-10)。出埃及之後,神向摩西頒布十誡作生活和信仰的準則,也在西乃山 (出埃及記19:20-20:17)。西乃半島群山連綿,西乃山高2,285公尺,高度居次,卻最為壯觀。山正對著一個大平原,很可能就是當年數百萬名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安營地。

我們騎駱駝上山,然後步行下山,各約一個半小時。到了駱駝歇息區,原來駱駝群早已等候多時。駱駝的坐姿很特別,四條長腿都跪著,予人謙恭溫順的印象。這裡的駱駝均為單峰,駝峰上以兩根小木棍隔出座位。導遊事先告知,腰間最好以厚衣服圍住,以免駱駝往上爬時,背部不停碰撞小木棍而受傷。我雖用了厚衣防護,但背後仍一片瘀青。

8/28/2020

西乃山(Mount Sinai) -- 山下風光

         

                                                                                                                                                                                                                 到訪時間:Oct. 2019 

 

從約旦前往埃及若走陸路,必須取道兩者之間的以色列,所以光是過海關便頗費周章。離開約旦進了以色列,然後由以色列出境進入埃及,三國的海關人員都慢吞吞,讓人等得心急。我們抵達埃及時已是晚上,氣溫驟降。沙漠的晝夜溫差極大,彷彿從盛暑進入寒冬。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出埃及記13:21-22) 以前讀到這裡,覺得雲柱火柱是為了指路,並代表神的同在。來到這片荒漠實地體驗,才明白雲柱在日間可遮蔽烈日,而火柱則於夜間帶來溫暖,當中實在充滿了神的慈愛。我們的住處聖凱瑟琳度假村位於西乃山下,我們就像當年的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的山下紮營。度假村略有規模,落成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還曾親臨主持啟用典禮。 

8/18/2020

月亮谷(Wadi Rum)

                                                   

                                                      到訪時間:Oct. 2019

 

月亮谷位於約旦西南部,接近約旦、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邊界,因被認為是世上最像月球表面的地方而得名。它又名瓦地倫,阿拉伯文意即酒紅色的山谷,因為沙地在夕陽下呈現紅酒般的色澤。月亮谷是約旦最大的沙漠,佔地720平方公里,約等於2.6個台北市。這裡的山壁經過多年風化,加上大片的紅色荒漠,景觀壯麗奇特。此外,拿巴提人曾佔據此地,留下了不少遺跡。真正讓月亮谷聲名遠播的是1962年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電影以真人真事為本,描述第一次大戰時,英國的勞倫斯上校(T. E. Lawrence)以月亮谷為根據地,協助阿拉伯部族對抗鄂圖曼帝國的事跡。這部實地拍攝的影片大獲好評,也帶動了觀光人潮。多年後月亮谷因自然與文化的雙重特色,於2011年躋身世界遺產之列。

目前月亮谷已設為保護區,以維護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必須由當地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帶領方得進入。一進保護區迎面便是巨大的石山,名為智慧的七柱,乃依勞倫斯上校的同名自傳命名。我們5-6人一組,搭上加了座位和遮陽篷的四驅小卡車,邁開了荒漠之旅。車子一開,風沙便迎面而來,團友們紛紛把臉也遮起來。倒是難為了我家的攝影師,此行很多相片都是在顛簸的車上拍攝。

車子越深入山谷,沙子的顏色越絢爛亮眼。藍天白雲和腳下的紅沙,是上帝手中的調色盤。走了一段路,車子停在沙丘下,導遊讓我們體驗一下爬沙丘的滋味。每走一步,腳就陷入沙中,所以頗為費力。好不容易走到頂端,整個豁然開朗,360度壯闊的景致盡收眼底。回首來時路,還有不少人正在努力攀爬。由頂端往下倒是輕而易舉,恨不得有塊滑板可以坐著,像溜滑梯一樣溜下坡。

8/03/2020

彼得拉(Petra)



                                                             到訪時間:Oct. 2019


初見彼得拉是在電影「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之中,山壁上嵌著淡紅色的建築,讓人印象深刻。彼得拉是約旦古城,又譯為佩特拉。城名來自希臘文Petrus,和彼得(Peter) 一字同源,均為石頭、岩石之意,所以彼得拉是較佳的翻譯。一般認為彼得拉就是舊約裡的西拉,以東人在主前第六世紀之前,已在這一帶居住,並建都於西拉。以東有陡峭的天險屏障,易守難攻,因此心高氣傲。舊約俄巴底亞書預言以東必歸於無有,的確以東在公元一世紀後便銷聲匿跡。主前三世紀,以東地區為遊牧民族拿巴提人(Nabateans)所佔,彼得拉亦成為繁榮的貿易中心。但隨著羅馬帝國征服拿巴提王國、海上貿易取代陸上商路,彼得拉逐漸沒落。直到19世紀初瑞士探險家尋獲這消失的古城,彼得拉才又重新為人所知。

7/22/2020

城堡山(Amman Citadel) + 尼波山(Mount Nebo) + 摩西泉(Spring of Moses)


                               到訪時間:Oct. 2019


我們在約旦首都安曼下機,用完早餐便開始一天的行程。安曼在聖經中叫做拉巴,是亞捫人的首都。它歷經不同的民族統治,主前三世紀,埃及人將它改名為非拉鐵非(Philadelphia)。到新約時代,安曼落入羅馬之手。不論由誰統治,城邑的中心一直是城堡山。從這裡的古蹟,可略窺它在各個年代的面貌。城堡山附近羅馬時代的遺跡,像是劇場、神廟等,多建於公元二世紀。居高臨下看到山下半圓形的古羅馬劇場,觀眾席和旁邊的石柱都大致保存完好。劇場可容六千人,無論坐在何處,均可清楚聽到舞臺上的聲音。

海克力斯神廟(Temple of Hercules)是城堡山上最著名的羅馬時代遺跡。海克力斯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大力士,智慧和力量兼具。從神廟僅餘的石柱和上面的雕刻花紋,往昔的規模和考究一覽無遺。神廟附近殘留著神像的手指和手肘碎片,由它們的尺寸推算,海克力斯的雕像應有13公尺(43)高,十分宏偉。姆美野宮(Ummayah Palace)是阿拉伯帝國姆美野王朝建立的王宮,它的門廊(Entrance Hall)經過重建後恢復舊日樣貌,以往要入宮必須在門廊安檢並等候召喚。城堡山上還有約旦考古博物館(Jordan Archaeological Museum),館藏包括在全國各地發掘的歷史文物。陳列品依年代順序展示,從日用品、陶器、珠寶、雕像均有,其中以一尊雙頭雕像最引人注意,據說是公元前6,500年之前的作品,類似的作品已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7/14/2020

三訪聖地行程安排


                              到訪時間:Oct. 2019


以色列地處西亞,與眾多阿拉伯國家為鄰。該地區經常紛爭衝突不斷,引起國際的關注。但也因為以色列是基督徒、猶太教徒和回教徒心目中的聖地,遊客絡繹不絕。我們於2008年和2013兩度造訪過聖地都是由自己教會舉辦的。初訪時除了以色列,還去了土耳其和希臘。再訪時的重點之一是教會歷史,所以還加上對基督信仰發展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德國和瑞士。每一次到訪,都讓我們對聖經的歷史地理了解更多。這次是跨教會的聖地團,行程還包含了約旦和埃及,其中有些我們非常嚮往的景點,吸引我們第三度前往。

7/04/2020

沖繩自駕遊(7) -- 白之家教會 + 識名園 + 海中道路


                                       到訪時間:Nov. 2018

返家的前一天是星期日,我們前往白之家教會敬拜。未到沖繩前即聽聞白之家教會,不僅因教堂有如童話城堡般的外觀,更因這教會的美好見證。沖繩有許多美軍和日本女子所生的孩子,他們往往成為棄兒,這個教會便專門照顧他們。在牧師伊藤嘉子的帶領下教會迅速發展,然而正當預備建堂之際,日本發生了311大地震。教會將好不容易籌得的建堂基金全數捐出賑災,並深信建堂所需神必供應。結果神給的超乎所求所想,讓教會蒙福百倍。物資從世界各地紛至杳來,其中包括台灣。
教堂純白色的建築很顯眼,在藍天襯托之下有如置身希臘。當車子開近時,門口的招待便問 “From Taiwan?” 讓我們十分好奇他們如何得知。進了教會,大家都很熱情,有別於日本人一貫的含蓄。教堂內外一致,都是純淨的白色。我們注意到教堂的廊道有一座座拱門,門依以色列支派命名,上面註明聖經出處。招待很快拿來平板電腦和耳機,以備我們聆聽翻譯。崇拜過後,有兩位來自台灣的姊妹來和我們寒暄。那天牧師講的道我已不記得了,但教會弟兄姊妹有如家人的對待,卻留下十分溫暖的印象。

6/24/2020

沖繩自駕遊(6) -- 今歸仁城跡 + 海洋博公園


                    到訪時間:Nov. 2018

此次沖繩遊有如世界遺產之旅。沖繩共有九處琉球王國的遺跡,於2000年被並列為「琉球王國世界遺產群」。我們之前去的首里城、園比屋武御嶽石門和玉陵,以及這篇的今歸仁城跡,均名列其中。今歸仁城跡還被選為日本100名城之一,是沖繩的代表景點。它和古宇利島、海洋博公園均相距不遠,可以安排在同一日暢遊。
琉球昔有北山、中山和南山三股勢力,各有自己的範圍。北山王統治本島北部,其居城即今歸仁城。15世紀琉球王國成立後,此地成為官員的居所。今歸仁城建於山丘之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它擁有八座城郭,規模僅次於首里城。城牆長1.5公里,高3-8公尺,被稱為沖繩版的萬里長城。
我們進入城區便看到由小石頭砌成的灰牆,城牆蜿蜒有如波浪。這波浪狀的城牆乃因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有別於日本傳統的直線型城牆。登高遠眺,大海映入眼簾,綠色的草地上還有排列整齊的石樁及石塊,是往昔建築殘餘的基底。微風吹來,芒草隨著擺動,更添「俱往矣」的蕭條感。 

6/17/2020

沖繩自駕遊(5) -- 大石林山 + 古宇利島


                                       到訪時間:Nov. 2018

大石林山位於沖繩島北端,隸屬山原國立公園。沖繩共有三個國立公園(即國家公園),只有這座位在本島。園內擁有日本最大的亞熱帶闊葉森林,還有海蝕斷崖地形等多樣景觀,而大石林山便是公園的名勝。傳說中開闢琉球島嶼的神明阿摩美久最初降臨於大石林山,此景區是石灰岩的特殊地形,奇岩怪石滿佈。大石林山共有四條步道──巨岩石林步道、美麗海展望台步道、無障礙步道、亞熱帶自然森林步道,全都很容易走,適合一家大小。
我們購票後搭穿梭巴士前往步道的起點,下車後便開始按圖索驥。很快就來到悟空岩,據說這是孫悟空誕生之處,只是搞不懂為何我們都沒聽過?沿途凡是有點名堂的怪石,旁邊都附有參考圖片,免得遊客不明所以。有些岩石真的石如其名,維妙維肖;有的則要考驗遊客天馬行空的本事。中途來到美之海展望台,居高臨下,看到的是鬱鬱蔥蔥的樹林,還有湛藍的海水。紅屋頂的房子是先前停車購票的地方,而沖繩本島最北端的邊戶岬亦映入眼簾。


6/05/2020

沖繩自駕遊(4) -- 琉球村 + 殘波岬 + 萬座毛


                    到訪時間:Nov. 2018

近年許多年輕人喜歡在海外舉辦婚禮,為自己留下個浪漫的異國回憶。我們在沖繩的第三天參加婚禮,一早出發前往恩納村的一座莊園,莊園旁邊就是大海,風景不錯。典禮十分溫馨,參加的主要是家人和摰友。之後合照,攝影師把兩批人馬放在一起,以新人為中心,堅持兩邊人數要一樣。結果變成我要站到另一邊的陌生人之中,和我家老爺分開兩邊。這件小事讓人領教了日本人著眼細節卻不知變通的一面。

5/27/2020

沖繩自駕遊(3) -- 首里城 + 部瀨名海中公園


                                       到訪時間:Nov. 2018

這天一早我們前去租車公司,路上竟然看到以廣東話口語寫的一行字,意即生存就是為了吃。原來是一家中餐館,用別出心裁的手法招徠顧客。
我們自駕遊的第一站是首里城,這座紅色的世界遺產代表琉球王國的光輝歷史。首里城建於13-14世紀,15-19世紀間是琉球國都城和王宮的所在地。到了首里城,首先見到的是守禮門,門上題有「守禮之邦」,取自明神宗冊封琉球國王詔書中的詞句。在守禮門前碰到兩位女士臉上抹著厚粉,慎而重之地穿上鮮艷的傳統服飾。進門後就看見園比屋武御嶽,御嶽即古時琉球人祈願的場所。園比屋武御嶽建於16世紀,是當時琉球國王出巡時祈求路途平安的地方。仔細端詳御嶽的石門,石灰岩的建築中間是木製門。屋頂兩側有翹起的魚尾,魚身的鱗片清晰可見。御嶽石門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5/19/2020

沖繩自駕遊(2) -- 波上宮 + 國際通商店街 + 第一牧志公設市場


                                       到訪時間:Nov. 2018

我們到達沖繩首日,在傍晚前找到入住的旅館,然後便逕赴波上宮。波上宮全日免費參觀,於琉球王朝即已存在,據說至少有七百年歷史。它在琉球八社之中地位最高,所以過往琉球國王新年時均會來此參拜。時至今日,參拜人數仍居沖繩第一,是熱門的景點。一進大鳥居便有階梯往上,再進另一個鳥居便看到色澤鮮艷的拜殿。拜殿看來毫不老舊,原來那霸市歷經二次大戰,幾乎被夷為平地。波上宮僅餘鳥居屹立,其他部分均為後來重建。黃昏時分,殿門已經關閉,遊客亦頗稀疏。拜殿前方有個架子,讓人把籤繫在上面。日本人抽到下籤時不願把噩運帶回家,往往把籤文綁在樹上。波上宮特別準備了一個架子,發揮了樹的作用。
波上宮位於海邊的斷崖上,看到海才明白神社的名字從何而來,而這波之上海灘也是那霸市唯一的海灘。海灘前方有橋樑遮蔽視野,頗煞風景,但不失為散步吹風的好去處。

5/10/2020

沖繩自駕遊(1) -- 行程安排 + 住宿心得


                                       到訪時間:Nov. 2018

我們於2018年兩度遊日,暑假去了東京,11月則是去沖繩參加婚禮。沖繩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從台灣飛航約1.5小時可達。這裡藍天碧海,氣候宜人,是熱門的旅遊地點。我們幾次訪日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此次到沖繩為了不麻煩新人接送,決定租車。也因如此,安排行程時要特別記下各景點的地圖碼(Map Code),以便出發時輸入車上的導航裝置。
沖繩在古代曾是琉球國,明治維新後被日本併吞。二次大戰時沖繩是日本唯一有地面戰的地區,戰後被美國統治,70年代才歸還日本。所以沖繩的語言、飲食和風俗文化,均有別於日本本土。沖繩不少景點則和琉球和美國文化有關,但我們經常赴美,就捨棄了美國相關的景點。

4/29/2020

東京自由行(8) -- 淺草寺 + 皇居東御苑 + 東京的夜


                                         到訪時間:July 2018

淺草寺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是東京歷史最悠久的寺院。據傳寺院公元七世紀即已建立,但歷經天災人禍,院內許多建築均為後來重建。從街的對面就看到淺草寺大紅燈籠高高掛,大門的左右各有風神和雷神像,通稱為雷門。紅色的燈籠是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贈,重達700公斤,超乎想像。
進了雷門便是仲見世通,亦即商店街,有近百家商戶。不巧這日碰上颱風,大雨滂沱,我們無心閒逛,連拍照都得趁雨勢稍歇時趕緊行動。直接往裡面走,來到了寶藏門。寶藏門同樣高掛著大紅燈籠,和雷門的燈籠遙遙相對。這個燈籠正面寫著小舟町,是由日本橋小舟町的信徒獻納,側面則密密麻麻詳列了獻納人士和商家的名字。寶藏門的內側兩邊懸掛著巨大的草鞋,也是信徒的貢禮。草鞋長4.5公尺,乍看之下以為是船呢!
繼續往前就是淺草寺本堂,又稱觀音堂。堂前讓人求籤的地方引發我們的好奇,籤文放在一個個小抽屜裡,抽屜上的號碼全是漢字而非阿拉伯數字。求籤指示寫著,如果抽到吉,恭喜你;如果抽到凶,把它繫在樹上,不幸就留在那裡。這種趨吉避凶的方法,倒是挺阿Q的。原本我們下個行程要去東京的地標晴空塔,但風雨交加之下不得不打消念頭,只能從淺草寺遙望。 

4/21/2020

東京自由行(7) -- 築地市場 + 新宿御苑


                                         到訪時間:July 2018

築地市場是東京著名的海鮮蔬果批發市場,亦是全世界營運量最大的魚市場。市場從1935年開設,為了東京奧運而於201810月搬遷。我們趕在它搬家之前,親眼來見證這名聞遐邇的市場。市場除了著名的批發區塊,當然也有零售。外圍還有商店街,被稱為場外市場。我們下了地鐵,先經過的就是這熙來攘往的場外市場。婆婆媽媽手拿提袋,採買當日的最鮮,遊客們則繼續往市場內前進。場內的鮪魚拍賣是東京熱門的觀光盛景,不過我們到得晚,唯有隨意逛逛。市場有許多外國遊客,大家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好奇地東張西望。賣家把整理過的漁獲分門別類擺出來。每樣海產上標明了價錢,童叟無欺。我們看到切大魚的刀,不但刀身很長,刀柄也很長,真是大開眼界。有些攤檔明白望梅不能止渴,讓來客就地大啖新鮮海產,各種調味料一應俱全。
之後我們轉往場外市場,這部分不受搬遷計畫影響,仍然會維持在原地。這裡人潮更甚場內,寸步難行。沿街有不少小店,販售各種海鮮料理及其他小吃。我們到一家壽司店用膳,招牌上寫著「24時間年中無休」,看來這家一年到頭從不打烊。還有個真人大小的老闆模型,在店門口迎賓。店內座無虛席,而且壽司師傅前圍坐的,幾乎都是西方面孔。店內掛著老闆挑選鮪魚的巨幅相片,也讓人一睹鮪魚拍賣的盛況。來回兩程都經過一座很造型特殊的寺廟,是築地本願寺。這間寺廟模仿古代印度佛教建築的風格,相當吸睛。 

4/10/2020

東京自由行(6) -- 國會議事堂 + 明治神宫


                                         到訪時間:July 2018

我們多年前到華府時,曾參觀白宮和國會山莊,當時拜登(Joe Biden)還是參議員,正在國會殿堂中侃侃而談。拜登後來做了兩任副總統,如今又以77高齡出馬競選總統。此次日本行既來到首都東京,自然不能錯國會議事堂。國會議事堂位於千代田區,距我們住的東京新大谷飯店步行即達。議事堂完工於1936年,電影和漫畫常用它來象徵日本。我們安步當車,先行經側門。不巧開放參觀的時間我們另有安排,便只能瀏覽外觀。繞到正面,覺得似曾相識,原來它和墨爾本的戰爭紀念館有些類似。議事堂掛了國旗,但不太顯眼。和英、美等國一樣,日本的國會亦採上下兩院制,正門圍牆的兩側也分別寫著參議院和眾議院。我們回程時行經自民黨總部,好奇駐足了兩秒鐘,門口的警衛非常盡忠職守,馬上前來驅趕,一點都不親民。 

3/30/2020

東京自由行(5) -- 川越


                                         到訪時間:July 2018


川越位於東京近郊,在江戶時代曾經繁榮一時。由於未受戰爭和地震的破壞,許多街道和建築仍保有原來的面貌,故有「小江戶」之稱。這是我們JR三日券的第三站,從新宿搭火車約一小時即達。到了川越,我們先購買小江戶巡遊巴士一日周遊券,巴士穿梭各知名景點,不限搭乘次數。付錢時櫃台小姐看到我們拿出的鈔票驚呼連連,如獲至寶。不斷問我們“Are you sure? Are you sure?”還到辦公室內間和同事嘰嘰咕咕,連同事都跑出來看。原來這張鈔票年代久遠,在市面上極罕見,頗具收藏價值。可惜當時沒想到拍張相片留念。

3/19/2020

東京自由行(4) -- 輕井澤


                                         到訪時間:July 2018

輕井澤是東京近郊一個頗具西方風味的小城,從新宿搭火車約1.5個小時可達,也是我們JR三日券的第二站。這裡山明水秀,是日本著名的度假聖地。披頭四的成員約翰‧藍儂以前每年都和全家來此,足見其魅力。我們約在早上十時許抵達輕井澤,然後便搭乘西武觀光巴士往星野度假區。輕井澤的發展和早期西方宣教士息息相關,所以雖然日本的基督徒只佔人口的1%,但教堂卻是來到輕井澤必遊的景點。
下了巴士不久就看見高原教堂和石之教堂的標示。高原教堂位於樹林之中,素雅的木造建築和大自然十分融合。長長的屋頂幾乎覆蓋到地面,使得建築看來像是個大三角形。大門上方寫著星野遊學堂,這是教堂的前身。早年日本的思想家和文人常在此聚集和論辯。二戰後改建為教堂,但仍保留原來的名字以資紀念。據說這裡是日本第一個讓新娘穿白紗舉行西式婚禮的教堂,頗具意義。
我們接著前往石之教堂,不料教堂因故暫時關閉,要數小時後才會重開,於是我們只好先去榆樹街小鎮午餐。榆樹街小鎮位於榆樹茂密的河岸旁,距高原教堂步行只消數分鐘。這裡有一些店家,讓遊客可吃飯逛街,但仍不失悠閒的氣氛。不少網友推薦的川上庵炸蝦蕎麥麵和永井農場冰淇淋,我們都一一品嘗,果然名不虛傳。 

3/10/2020

東京自由行(3) -- 富士山河口湖


                     到訪時間:July 2018

我們此行買了JR三日券,前往東京近郊的富士山河口湖、輕井澤和川越。富士山是日本的精神象徵,亦是到東京必訪的景點。從河口湖可以遠眺富士山,如果天氣晴朗,還能在湖中看到山的倒影。怎奈這天天氣不太理想,雲層很厚。不過既已訂了座位,便依計畫出發。我們搭乘早上的中央特急線,車廂外表特殊的標示引人注意,原來這鐵道和瑞士的馬特洪哥塔鐵道(Matterhorn Gotthard Bahn)是姊妹鐵路。姊妹市時有耳聞,姊妹鐵路聽來挺新鮮。上網一查,原來瑞士那條鐵路的另一個姊妹是台灣的阿里山鐵路。
途中我們遠遠看到富士山從雲層中探出頭來,趕緊拍下相片。之後她一直躲躲藏藏,這竟是當日富士山留下的唯一倩影。到達河口湖為時尚早,便逕赴車站對面的餐廳用膳。餐廳牆上豪氣萬千的「嶽」字很吸睛,也切合河口湖的特色。許多網友推薦這家的不動鍋烏冬,大量的蔬菜和麵一起燴煮,看來份量不大但讓人頗飽足。幸虧我們到得早,入座後不久便開始大排長龍。 

2/29/2020

東京自由行(2) -- 日光


                                         到訪時間:July 2018

次日一早,我們逕赴一日遊的集合地點,前往日光市。日光市距東京約兩小時車程,是個兼具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城市。市內的東照宮、輪王寺以及二荒山神社並稱為二社一寺,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此外,中禪寺湖乃日本著名的高山湖,華嚴瀑布則更是日本三大瀑布之一。日光還擁有泉質各異的溫泉,每年吸引許多遊客到訪。與我們同行的一日遊成員來自不同國家,剛好把廂型車坐滿。來自台灣的導遊用中英雙語解說,她的中英文俱佳,也會說日文。
我們先赴輪王寺,寺內擁有眾多國寶和文化財,大猷院靈廟和三佛堂都是珍貴的古代建築。三佛堂因在修繕之中,整棟被原建築的圖樣包覆起來。遊客見到的不是鋼筋或竹架,而是建築的原貌,也不至於太失望。看到這點,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縝密的心思。售票處旁有個高大的「心」字碑,為郭沫若所題。輪王寺在明治四年(1871)曾發生大火,唯一倖存的是黑門。不過我們只蜻蜓點水,並未入內。

2/18/2020

東京自由行(1) -- 行程安排 + 住宿心得


                                         到訪時間:July 2018

我們於20152017年兩度遊日分別去了北海道北九州都不是人口很稠密的地區。很好奇在生活節奏迅速的大都市,日本人是否還是保持一貫的和善有禮。2018年七月第三次赴日,在大東京區待了八日七夜,規畫行程時覺得東京市內的景點太過類似,似乎不是神社、花園,就是購物中心。所以決定留兩天給市內景點,其餘時間走訪附近城市。我們使用JR pass前往富士山河口湖、輕井澤和川越,另外加一天跟團前往日光市。

行程安排如下:
7/22    抵東京:歌舞伎町,東京都廳北展望室 ,入住玫瑰花園飯店
7/23    赴日光:東照宮,德川家廟,中禪寺湖,華嚴瀑布,鬼怒川溫泉 
7/24    遊富士山河口湖
7/25    往輕井澤:石之教堂,高原教堂,榆樹街小鎮,王子outlet
7/26    赴川越:喜多院,鐘樓,藏造街道,冰川神社,夜宿東京新大谷飯店
7/27    國會議事堂,淺草寺,晴空塔,千鳥淵公園
7/28    築地市場,新宿御苑,明治神,藥妝店購物
7/29    皇居東御苑,搭機返家

2/09/2020

台北隨拍


                                   到訪時間:2009 - 2019

每年回台北除了探訪親友,少不得在附近走走逛逛。隨走隨拍幾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相片,它們記錄了台北的風景和文化就放在這裡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