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2023

西澳洲自由行(3) -- 傾斜樹(Leaning Trees) + 粉紅湖(Hutt Lagoon)

 

                                  到訪時間:Nov. 2022

 

我們於塞凡提斯留宿一晚後 繼續北行,前往格林納夫(Greenough)。格林納夫距塞凡提斯約兩小時車程,西臨印度洋。來自海洋的風呼嘯直入,強風挾帶著海洋的鹽分,使得這一區有許多往一側傾斜的樹。最出名的一棵樹甚至完全躺平,成為此地最奇特的自然景觀。格林納夫是座歷史小鎮,這棵著名的樹位於格林納夫鎮上的博物館附近。我們在博物館外見到好些樹鞠躬哈腰,彷彿來了位大人物。博物館的牆上掛著傾斜樹的油畫,讓人更加期待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

離開博物館,很快就看到位於公路旁這株著名的傾斜樹。雖然它被風吹得橫向生長,但是仍充滿生命力,枝葉繁茂,昂揚的鬥志令人驚嘆! 

4/18/2023

西澳洲自由行(2) -- 白色沙丘(Sand Dunes) + 尖石陣(Pinnacles)

 

                                  到訪時間:Nov. 2022

 

我們到達伯斯機場後,便前往租車公司取車。西澳的租車價錢合理,而且不會囉哩囉嗦要旅客買東買西。此時亞洲許多國家的口罩令仍未鬆綁,但在伯斯已可用真面目示人,好像回到從前,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當晚我們住在伯斯郊區,在旅館附設的餐廳用餐後,必須回到旅館櫃檯結帳。我家老爺說了要給的小費數額,櫃檯女士竟然直接說:「太多了,一半就可以了!」我們行前特別查了澳洲人給小費的習慣,網路資訊是給或不給均可,但為防失禮我們還是給,卻沒想到碰到這麼為客人著想的服務人員。頓時間覺得彷彿來到了鏡花緣小說中的君子國。

翌日的第一個景點是位於蘭斯林(Lancelin)的白色沙丘,它也是西澳的白色沙丘之中最具規模的。蘭斯林在印度洋邊,從伯斯往北開約1.5小時即達。沙丘免費參觀,但使用玩沙器材便需付費。我們停好車步行進入沙丘的範圍,舉目四望盡是白茫茫的沙。這日風勢頗強,白沙被風捲起打在身上,卻也不覺刺痛。遊客在沙丘上以各種方式自得其樂,有的踩在滑沙板上俯衝而下,彷彿衝浪一般。有的則坐在板上溜下來,就像是溜滑梯。在較平坦的沙地上,有不少重機和越野車呼嘯著來回穿梭,樂此不疲,畢竟能夠馳騁「沙場」的機會難得。

3/31/2023

西澳洲自由行(1) -- 行程安排 + 特色住宿

 

                                 到訪時間:Nov. 2022

 

自從2019年疫情肆虐全球以來,大多數人都被迫宅在家,哪兒都去不了。隨著疫情漸散,總算可以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活。我們也安排了兩星期的澳洲之旅,算算距離上次出遊已整整三年了。澳洲疆域遼闊,僅比美國略小,但人口卻不及美國的1/10。澳洲分為六個州(state)和兩個領地(territory),主要城市多位於東部和南部。我們此次到訪比較偏遠的西澳(Western Australia),該州幅員廣大,佔全國總面積的1/3,最大城市是伯斯(Perth),亦是全國第四大城。西澳和台灣屬同一時區,前往該地毋需調整時差。 

3/11/2023

鱈魚角 -- Cape Cod, Massachusetts

 

                                 到訪時間:Aug. 2010

 

鱈魚角(Cape Cod)乍聽之下像是炸得酥脆的點心,但其實它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東南部被大西洋圍繞的一個海岬,距離波士頓約1.5小時車程。由於鱈魚角在美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又有長約560(900公里)的美麗海岸,每年夏季總吸引大量的遊客,是著名的度假勝地。來到此地,除了認識美國歷史、參與海上和沙灘活動,還可以享受美食。鱈魚角的海鮮素有盛名,龍蝦、鱈魚、牡蠣和蛤蜊等,應有盡有,是老饕的天堂。

鱈魚角的名字始自1602年,沿用自英國。其實美國有許多地名來自英國,像是紐約(New York)、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和波士頓(Boston)鱈魚角分為15個城鎮,其中不乏有趣的名字,像是三明治(Sandwich)、釀酒人(Brewster),我們從這些城鎮中擇二前往。海岬的形狀就像是展示二頭肌的右臂,我們先到位於手肘的切森(Chatham),再到拳頭位置的普洛溫斯頓(Provincetown)

切森多年來一直是個漁港,近年因觀光業發達,平日不到七千的人口到暑假便增長4-5倍。沿著主要大街漫步,不乏當地居民經營的特色餐館和店舖,古樸典雅,滿滿的小鎮風情。此地最著名的景點當屬切森燈塔(Chatham Lighthouse),於19世紀初由傑佛遜總統下令興建,為航行鱈魚角的船隻提供照明。切森燈塔於1987年被列名於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既然來到漁港,我們就到碼頭走走,此時已有不少大小朋友興味盎然在岸邊觀望。只見船上有類似機場行李輸送帶的裝置,不停送出捕到的魚,而船上員工則依漁獲的尺寸將其分箱,忙得不亦樂乎。

2/21/2023

蛇墓 -- North Benton, Ohio

                               

                                                                                                         到訪時間:July 2015

                                                                                      

 

「到底有沒有神」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張郁嵐是1920年代留德的化學博士,原本一直排斥基督信仰,信主後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究竟有沒有神。他的理據清楚卻不會深奧難懂,佐以許多見證,生動且感人。有位無神論者的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這位畢戴爾(Chester Bedell)是俄亥俄州的富農,一生侮慢上帝、藐視聖經。在他臨終前更表明,如果這世上有神、或聖經的記載是真實的,願他的墳墓成為蛇窩。據說他給自己信主的兩位女兒,每人僅留下一美元遺產以示不屑。畢戴爾還打造了自己的銅像,尺寸和真人一般。銅像手持一紙,宣揚人類可以任意而行,腳下有本書,代表聖經。他囑咐把銅像放在墓旁紀念碑的頂端,繼續睥睨世界。畢戴爾在1908年死後,他的墳墓果然成為蛇窩。奇妙的是,整個墓園中只有他的墓有蛇出沒,也因此使他的墳墓聲名大噪。

1/31/2023

貓王故居 -- Memphis, Tennessee

 

                                 到訪時間:Aug. 2016

 

貓王原名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生於密西西比州的小鎮Tupelo,是美國著名的搖滾樂歌手和電影演員。他從19歲便嶄露頭角並開始了音樂生涯,被視為20世紀流行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南方樂迷暱稱他為南方的貓(the Hillbilly Cat),再加上他被視為是西方流行樂之王(the King of Western Pop),便有了貓王的稱謂。貓王的音樂揉合了鄉村、藍調和搖滾等風格,表演時扭腰擺臀,十分性感卻也引發爭議。他的第一支單曲傷心旅館(Heartbreak Hotel)1956年甫推出即登上排行榜冠軍。之後貓王獲獎無數,成為搖滾音樂史上無法取代的名字。貓王於1977年在曼非斯(Memphis) 的住宅內去世,年僅42歲。

貓王於13歲時全家搬至曼非斯,成名後不久便購置佔地13.6英畝(5.5公頃) 的雅園(Graceland)作為住宅。雅園在貓王去世後對外開放,等於是貓王博物館。它名列於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和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每年有超過65萬遊客到訪,其中包括多國政要,是美國參觀人數最多的私人住宅之一。

1/05/2023

美南古老莊園 -- New Orleans, Louisiana(2)

 

                                 到訪時間:Aug. 2016

 

美國許多著名的電影都以南方莊園為背景,像是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根(Roots)、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等等,讓人對莊園生活充滿想像。如果來到紐奧爾良,不妨順道前往近郊的橡樹徑莊園(Oak Alley Plantation)。在南北戰爭前,美南有多達數萬座莊園,光是密西西比河岸便有數百座。但隨著戰爭結束,仰賴奴隸運作的莊園榮景不再,莊園也逐漸沒落破敗。橡樹徑是目前對外開放的莊園之中,較為人熟知的。它的名字來自大宅前的小徑,小徑長800(240公尺),兩側各有14棵橡樹。這些樹種植於18世紀初,在大宅建造前即已存在。參天古木在小徑左右伸出枝葉,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味道。當時的地主羅曼(Jacques Télesphore Roman)在取得這塊土地後便開始興建大宅,於1839年落成。莊園的建築和景觀頗具歷史價值,故而被列名於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12/14/2022

世界爵士樂之都 -- New Orleans, Louisiana(1)

 

                                  到訪時間:Aug. 2016

 

紐奧爾良是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重要港口,亦是該州第一大城。一說到紐奧爾良,多數人大概會想到爵士樂、特色美食,還有Mardi Gras這個一年一度著名的狂歡節。紐奧爾良是爵士樂的誕生地,所以也幾乎是爵士樂的代名詞。路易斯安那州曾受法國和西班牙統治,不同文化的衝擊和融合,迸發出多元的風格,在飲食和建築上都顯而易見。Mardi Grass不發音,原來它是法文,可直譯為Fat Tuesday,亦即肥美星期二。這是傳統教會大齋期前最後一次的盡情吃喝,同時人們也預備記念耶穌受難日,所以是結合了宗教傳統與嘉年華的節日,十分特別。紐奧爾良這種看似衝突卻又多姿多采的活力,使得這人口不到40萬的城市,每年有近兩千萬遊客到訪。

11/18/2022

美國本土最南端 -- Key West, Florida(2)

 

                                 到訪時間:Aug. 2016

 

我們來到西嶼的原因之一,是想前往海龜國家公園(Dry Tortugas National Park)。這個國家公園位於佛羅里達州外海,必須從西嶼搭船前往,否則只能自行搭飛機或開船。事前預售的船票已一掃而空,但據說偶爾有人訂了票卻不克前往,可以在上船處碰運氣。翌日清晨,我們懷抱期望前往碼頭,一直等到開船,結果只能望船興嘆,敗興而歸。

隨後我們回到民宿,店家提供的早餐品項還算豐富。用餐時遇見一位英國來的經濟學教授,和我家老爺相談甚歡,兩人只顧說話,忘了吃飯,也似乎都不想出門遊玩。旅途中的偶遇,往往讓人記憶深刻。民宿主人很貼心,把當地不錯的餐廳列了出來,有美式、義式和加勒比海料理。我們那天的午餐就依推薦,嘗試了平時較少機會接觸的古巴料理。餐點上桌,黃色的飯感覺像是中式或西班牙料理。以各種豆子煮的濃湯,顏色很深不甚討喜,不過味道還可以。而所謂的酪梨沙拉,其實就是切塊的酪梨上面放了洋葱。

10/27/2022

美國本土最南端 -- Key West, Florida(1)

 

                                 到訪時間:Aug. 2016

 

位於美國東南角的佛羅里達州,有一連串的島嶼往大西洋延伸。這礁島群之中最末的西嶼(Key West),長4(6.4公里)、寬度只有1(1.6公里)。但這蕞爾小島卻不容小覷,它是美國本土的最南端,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到訪。西嶼或稱西礁島,或被音譯為基威斯特,距邁阿密約3.5小時車程。美國最長的南北向公路國道1(U.S. Route 1),從西嶼直達加拿大邊境。西嶼是起點,亦可說是終點,這國道1號的路標,便成了遊客拍照的熱點。此外,西嶼還擁有作家海明威以及田納西‧威廉斯的故居,而前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避寒行宮亦位於此。

我們下榻的民宿門面小小的,但裡面的擺設很有度假的氣氛。放下行李後,便展開我們的徒步之旅。海明威故居用鐵絲網圍住,頗有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味道。鐵絲網內花木扶疏,建築的外牆是白色加檸檬黃,十分醒目。海明威和妻子於1930年代曾在此居住,期間寫出不少廣受好評的作品。海明威去世後,故居被拍賣轉售,60年代便改為私營博物館。博物館入場費17美金,展示的當然是和海明威相關的文物用品,另一特色是館方養了約60隻貓,稱之為海明威貓,其中大半為六趾貓。海明威故居於1968年列名為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10/10/2022

美國最早的計畫城市 -- Savannah, Georgia(2)

 

                                 到訪時間:Aug. 2016

 

薩凡納都會區雖然只有約40萬人口,算是中型城市,生活品質卻令人稱羨。該市擁有美國南方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以及22個公園般的廣場,後者是美國佔地最廣的國家歷史地標區(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之一。這樣規模的城市,更居然有15家戲院。其中,薩凡納戲院(Savannah Theatre)1818年即屹立至今,是全美最古老且持續營運的戲院之一。它既上映電影亦有現場表演,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路卡斯戲院(Lucas Theatre)開業比薩凡納戲院晚了百餘年,最初專映默片,目前以藝術表演為主,亦是愛樂交響樂團演出的場地。我們在路卡斯戲院前的人行道看到印著不同名字的石磚,原來多虧這些人士慷慨解囊,戲院才得以保存且改建。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座戲院的拼字法都是英式的theatre而非美式的theater,保留了城市初時的英倫風味。

齊佩瓦廣場(Chippewa Square)是阿甘正傳中的著名場景,許多影迷因為喜愛這部電影而慕名前來。影片中湯姆‧漢克斯等公車時所坐的長椅其實是道具,電影拍完就送給薩凡納市,現存於薩凡納歷史博物館(Savannah History Museum)。齊佩瓦廣場的中央有歐哥索普將軍紀念碑,將軍的銅像高高聳立,彷彿俯瞰著這由他一手打造出來的城市。

9/22/2022

美國最早的計畫城市 -- Savannah, Georgia(1)

 

                                 到訪時間:Aug. 2016

 

許多人對薩凡納(Savannah)的最初印象,大概都來自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劇中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飾演的阿甘坐在長椅上等公車,和身旁的陌生人娓娓道出自己一生奇妙的經歷。薩凡納是喬治亞州最古老的城市,早在美國獨立前即已建立。1733年英國將軍歐哥索普(James Oglethorpe)率眾於薩凡納河岸登陸,建立了英國在美洲的最後一個殖民地。歐哥索普為紀念英王喬治二世,將該地命名為喬治亞,即喬治之地。他們在上岸之處,也同時建立了喬治亞的第一座城市薩凡納。

薩凡納歷史悠久,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時都是重要的戰略港口。但它最為特別之處在於歐哥索普建城時已勾勒出藍圖,有寬敞整齊的街道,還有20多座林蔭廣場和公園作為市民聚集的場所。這種有遠見的都市規畫,在當年是前所未聞的。今日的薩凡納擁有人口40餘萬,它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有趣的鬼怪傳說,每年吸引上千萬遊客到訪。近年在旅遊雜誌的統計中,薩凡納更是屢屢登上「美國最受人喜愛的城市」(America’s Favorite Cities)排行榜。

9/03/2022

美國的丹麥首都 -- Solvang, California

 

                                 到訪時間:Aug. 2017

 

我們的美國旅遊以國家公園為經,以各州州府為緯。前者旨在欣賞美國的自然風光,後者則側重地區的歷史文化。在旅途中屢屢行經極有特色的城鎮,所以便在部落格的文章分類之中,另開一個「北美特色城鎮」,記錄這些都會風華和小城故事。

索爾汶(Solvang)位於南加州,距聖塔芭芭拉市開車不到一個鐘頭。索爾汶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初,來自西班牙的神父在此建立據點,但後來漸漸荒廢。19世紀末,一群丹麥人到新大陸追求新生活,在美國中西部安頓下來。但其中有人不耐該地區的酷寒,輾轉來到加州,便逐漸在天主教的據點附近形成了丹麥社區。索爾汶在丹麥文中意即「陽光明媚的田園」,的確,我們在旅途中多次經過這裡,每一次都是陽光燦爛。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暑假,在此逗留了較長時間。

7/26/2022

華東掠影(2)

 

                                到訪時間:Aug. 1987

 

蘇州除了是歷史文化古城,它的園林亦馳名中外,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蘇州園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經過多個朝代而蔚然成風。至清末蘇州地區已有各種園林近兩百處,目前保存良好的有60餘處,僅約1/3對外開放,其中9座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園林均小巧玲瓏,並不以佔地廣大取勝。引人之處是園林富含文藝氣息,小橋流水、樹木花草的安排匠心獨具。

在眾多園林之中,滄浪亭的歷史最為悠久。它和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各自擁有宋、元、明、清的特色。從滄浪亭的名字,不難想到命名的典故。宋代詩人蘇舜欽被貶,在蘇州購置廢園,命名滄浪亭,取楚辭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以明志。他並寫下散文滄浪亭記,以表明自己淡泊的胸懷,如今滄浪亭仍存有這篇文章。獅子林建於元朝,乃高僧天如法師的弟子為其建造。獅子林以假山著名,山中的小徑蜿蜒有如迷宮。進入假山之中往往聞聲不見人。

7/04/2022

華東掠影(1)

 

                                到訪時間:Aug. 1987

 

當年的黃山之行也順道走訪了附近的名勝,第一站就是南京。說到南京,便有不少名曲浮現心頭。猶記高一班際合唱比賽時,隔壁班選了「冬夜夢金陵」──落絮飛花, 燈殘被冷,夢中重返金陵…..。課後大家練習時隔牆傳來的優美旋律,讓我迄今難忘。另外,「鐘山春」更是自小便耳熟能詳的歌。

南京別名金陵、建業、建康,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許多朝代都曾定都於此,時間長達近500年,所以它有六朝古都或十朝都會之稱。如今它是江蘇省省會和華東第二大城市,僅次於上海。南京的地勢雄偉險要,被諸葛亮形容為龍蟠虎踞之地。城牆修築於明朝初年,當時有四重城垣,固若金湯。如今基本完好的部分有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城牆,亦是南京最大的古代建築。由高處俯視,歷經數百年滄桑的城牆層層疊疊,牆上寬敞,可駐兵守衛。南京不光有最古老的建築,也有傲人的現代建設。於1968年完工的南京長江大橋,上層是公路,下層是鐵路。這座雙層橋橫跨長江,是著名的地標。

6/09/2022

黃山遊記

 

                                 到訪時間:Aug. 1987

 

中國的名山不少,說到名山免不了想起五嶽,這五座名山各據一方,也各具特色。但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登臨黃山之後,發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讚嘆,也成為世人論及黃山時必提的評語。有人認為黃山融合了其他名山的險峻雄偉和溫柔婉約,剛中帶柔,難怪被譽為天下第一山。黃山在1982年入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86年更列入中國十大風景名勝。黃山擁有77座上千公尺的山峰,最高的三座主峰均在1800公尺以上。蓮花峰高1864公尺,為黃山最高峰;光明頂是平坦的高峰,名字讓人想起武俠小說;最險峻的是天都峰。黃山在文化史上亦舉足輕重,畫家們把黃山的美景化為丹青,孕育出獨創一格的黃山畫派;而包括李白的騒人墨客亦留下了許多詠嘆黃山的作品。

我先生的朋友M對山川名勝瞭若指掌,所以在87年暑假,幾位朋友便在M率領下前往黃山。四人先飛到南京,再搭陸路交通前往黃山所在的安徽。才到黃山腳下,就遇見一位在那裡守候的當地人,毛遂自薦要當導遊。大家商討後同意,就此展開了兩天一夜的黃山遊。

5/03/2022

長江三峽(3)


                                                                                                                               到訪時間:Jan. 1994

 

我們遊畢了小三峽之後,繼續逆流而上,朝瞿塘峽前進。瞿塘峽又稱夔峽,位於重慶附近。它全長僅八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短的峽谷,但卻以雄偉壯觀著稱。峽中江面最窄之處不及百米,極為險峻。我們進入瞿塘峽不久,便見到岸邊黃褐色的岩壁上有不少裂縫和洞穴,引人好奇,這便是出名的風箱峽。從前在裂縫中有著像是風箱的東西,峽谷便因而得名。70年代曾有人攀上岩壁一探究竟,原來那些形似風箱的東西是戰國或秦漢時的岩棺。數千年前的古人究竟如何把沈重的棺木放置在岩壁裂縫中,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們之後也看到沿著岩壁有條棧道,似乎尚在使用中,和之前小三峽山壁上的孔洞大不相同。

夔門是瞿塘峽西邊的峽口,它的兩側有赤甲山和白鹽山,山壁有如被刀斧直劈而下,垂直聳立。兩山對峙彷彿相互較勁,但卻又形成了天然的兩道關卡守護著長江。這裡江面狹窄,江水湍急,讓人體會到「夔門天下雄」的美名其來有自。

3/30/2022

長江三峽(2)

 

                                  到訪時間:Jan. 1994

 

離開西陵峽後,遊輪繼續溯江而上,來到巫峽的範圍。但我們之前在宜昌上船時,導遊帶錯碼頭,後來才全團急忙奔向登船的地點。上船後同船的日本遊客對我們怒目而視,我們還不明所以,經私下了解才知道,這一耽擱使得欣賞巫峽的時間大為縮短。巫峽向以三峽之中最為秀麗著稱,難怪日本遊客會不高興。

巫峽橫跨湖北和四川,全長約45公里。它的長度只有西陵峽的三分之二,但卻是三峽中最連貫完整的一個峽,因此也被稱之為大峽。峽谷兩岸群山如屏,船行江上彷彿大山當道毫無去路。但靠近後又每每峰迴江轉,柳暗花明。這一帶是中國著名的暴雨區,雨量大、溼氣重。氣候加上河川的侵蝕,造就了姿態各異、氣象萬千的巫山十二峰。有趣的是,十二峰平均分布在江的兩岸,其中最著名的是神女峰,因為有人形的山岩聳立在峰頂而得名。

我們於黃昏時分抵達巫峽,霧氣如影隨形,卻也有所變化。它時而濃厚,時而略為消散,好似正繪製一幅潑墨畫作,以不同的黑白灰組合,將山水展現在我們眼前。雖然此時夜色悄然而至,卻也體會到何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3/04/2022

長江三峽(1)

 

                                  到訪時間:Jan. 1994

 

我之前寫過2012年赴阿拉斯加2016澳紐的兩次遊輪之旅,但其實我們首度搭乘遊輪旅行是在1994年。1994年年底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沿岸大量的文物和遺蹟,將葬身長江之中。我們正好年初自美國回亞洲探望家人,便趁機參加了「告別三峽」的遊輪之旅。遊輪有兩種行程可供選擇,一是順流而下,二是逆流而上。我們選了後者,因為船速較慢,可以多些時間欣賞美景。

長江為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00公里。它發源於青康藏高原,一路浩浩湯湯自西向東流經許多省份,最後注入東海。長江不只在於歷史和地理中舉足輕重,更是文人墨客喜愛的題材。說起長江,可能很多人想到三國演義的開場白:「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或是孟浩然的「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記得高中國文課本裡酈道元的水經注,用文學手法表達山川多變的風貌。當時背課文背得咬牙切齒,至今仍對文章中不停的「江水又東」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