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18

華盛頓州奧林匹亞(Olympia, Washington)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華盛頓州位於美國西岸北端,北與加拿大為鄰。州名來自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它也是50州中唯一以總統為名的州。首府奧林匹亞在第一大城西雅圖西南方,車程約一小時。奧林匹亞的人口並不多,只有五萬。從城市往西北望便看到奧林匹克山脈,因而得名。

目前的州府初建於1928年,之後歷經多次修繕。以華盛頓州的財力和影響力來看,建築的外觀算是相當樸實。和美國大多數的州府一樣,這棟建築仿傚華府國會山莊的造型。不過其他州府的圓頂最高處,往往有雕像或州旗,此處卻兩者均無。反而是在府前草坪上聳立著三根旗杆,國旗和州旗迎風飄揚。州府的銅製大門也與眾不同,上有浮雕,古色古香。

12/11/2018

北瀑布國家公園(North Cascades NP) + 聖海倫國家火山紀念區(Mt. St. Helens NVM)


                          到訪時間:August  2005


北瀑布國家公園在西雅圖東北,車程約兩個多小時,是華盛頓州三座國家公園裡知名度較低的,又因園內交通不便,到訪人數也不多。整座公園很少設施和道路,大都保持原始的荒野狀態。公園的特色是冰河極多,共有300多條,是美國相連48州之中冰河數目最高的國家公園。可惜這些冰河多位於山的高處,遊客只能遠觀其中一小部分。

要前往公園必須走20號公路,此路又名North Cascades Highway,橫貫公園中部。沿途會碰到幾個水壩和蓄水湖。我們先行經峽谷水壩(Gorge Dam),它的蓄水湖湖水碧綠,十分吸睛。再來是惡魔湖(Diablo Lake) 蓄水池,Diablo是西班牙文,意即惡魔。此處山光水色令人驚艷,幾乎誤以為美景乃麗質天生。

11/28/2018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 -- 海岸風光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Sekiu是個人口僅約30的濱海村莊,我們晚上八時左右抵達住處。旅館辦公室大門緊閉,毫無燈光。我們到旁邊的小店用餐,順便打聽旅館主人的下落。好在這村莊很小,村民多半彼此認識。用餐的客人中恰好有旅館主人的朋友,為我們打了電話,才解決問題。原來旅館主人把晚到旅客的名字和房號貼在辦公室門上,但因一片漆黑,我們沒看到。

翌日清晨,Sekiu籠罩在霧氣中,有種朦朧的美感。此時海面無波,萬籟俱靜。木棧道向海中延伸,一條棧道上有兩隻狗悠悠踱步,另一條則有眾多鳥兒棲息,彷彿和狗兒分庭抗禮。一位男士手上拎著兩條鮮魚,緩緩走向岸邊。看當地人殺魚是難得的經歷,他們身手俐落,兩三下就切除了頭尾、內臟、骨頭,剩下薄薄的魚肉。不要的部分順手往海裡一扔,鵠候多時的海鳥便一擁而上,品嘗當日最鮮的滋味,得來全不費工夫。

11/09/2018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 -- 高山 + 雨林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位在華盛頓州 西北角,距西雅圖兩個多小時車程。我們到訪這座公園共兩次,分別在20052017年,但其實之前我還去過半次。那時和同事從加州開車北上,有位同事沿途不停購物,結果到公園時已用光時間,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念。當時覺得扼腕,但事後想想也是趣事一件。

11/01/2018

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t. Rainier National Park) -- Day 2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在住處休息一晚後,我們第二天再出發前往雷尼爾山國家公園。這家旅店環境清幽,早餐亦很豐盛,最大的好處是離公園很近。大廳裡的沙發抱枕居然有清代人物畫像,著實意外。庭園中的小湖十分清澈,讓人不由得想起前一篇提過的倒影湖。

從西南的Nisqually入口進入國家公園,不久便抵達考茨溪(Kautz Creek)循著步道走近溪谷,只見大大小小的石塊遍佈溪床,舉步維艱。雷尼爾山遠遠矗立著,山旁一抹雲彩。繼續往前,便到了溪流旁邊,水流還頗湍急。

10/24/2018

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t. Rainier National Park) -- Day 1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華盛頓州位於美國西岸最北,州內共有三個國家公園, 其中雷尼爾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899年,歷史最為悠久。若要在全美60個國家公園之中論資排輩,它排行第五,算是老大哥了。雷尼爾山國家公園位於華盛頓州西北,離西雅圖僅一個多小時車程。公園最大的賣點就是雷尼爾山,從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觀賞這座山。不過除了山,還有冰河、河流、瀑布、峽谷等,景觀並不單調。雷尼爾山從平地拔起,高達14,411(4,392 公尺),不僅是華盛頓州最高的山,而且還是座火山。它雖然距上次噴發已百餘年,但仍被列為全球最危險的火山之一。主要是因它擁有許多冰河,會造成大量的火山泥流,危及附近人口眾多的都會區。車行在高速公路上,遠遠就看見那皚皚白雪覆蓋的山頂,而這也是華盛頓州汽車牌照上的圖像之一。

10/17/2018

奧勒岡海岸(2)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我們沿著101公路繼續南行,探尋奧勒岡南海岸的風光。 首先來到班登(Bandon),這裡十分涼爽,夏季和冬季的溫度相差不大,而且常年都是多雲的陰天,讓早期的拓荒者想起愛爾蘭的家鄉班登。班登海灘有大量的漂流木,木塊被海浪沖刷上岸後凌亂散落, 讓海灘略顯滄桑。海岸邊有些海蝕岩是有故事的,臉岩(Face Rock)本是一個印第安酋長的美麗女兒,被海中的惡魔抓了,便永遠在海中以笑臉仰望白雲。一旁的貓岩(Cat & Kittens Rocks)則是她的貓咪們,被惡魔丟入海中。

10/08/2018

奧勒岡海岸(1)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奧勒岡州西臨太平洋,沿岸風光舉世聞名。全長362 (583公里)的海岸線有奇形怪狀的海蝕岩柱、風景秀麗的沙灘、歷史悠久的燈塔,還有令人驚艷的獨特景觀。我們旅行時多次沿著101公路南北穿梭,車窗外的美景往往一閃而過。後來決心花時間仔細欣賞海岸風光,從2005年開始,共有三次從北向南的沿岸之旅,最近的一次在2017年。

由華盛頓和奧勒岡的州界往南,車程不到半小時即達坎農海灘(Cannon Beach),這裡有個名為草堆岩(Haystack Rock)的海蝕岩柱,是奧勒岡州著名的地標,當地人常稱它是全球第三高的潮間帶巨石。這高235(72公尺)的龐然巨石屹立在離岸不遠之處,退潮時可以走到岩石旁和它近距離接觸。我們初訪時天候不佳,照出來的相片一片迷濛。再訪時天清氣朗,草堆岩襯著碧海白浪,好一幅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象!

10/01/2018

紐貝瑞國家火山紀念區(Newberry NVM) + 奧勒岡洞窟國家紀念保護區(Oregon Caves NMP)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紐貝瑞國家火山紀念區(Newberry National Volcanic Monument)距奧勒岡州中部城市本德(Bend)很近,特色為火山地貌,包括熔岩通道(Lava Tube)和火山渣錐(Cinder Cone)等。區內的主要景點有熔岩峰(Lava Butte)、熔岩河洞窟(Lava River Cave)以及保埃納峰(Paulina Peak)。這些景點分佈南北,而南北之間並無道路相通,完全仰賴區外的97號公路。我們近傍晚時抵達北區,走馬看花後就前往下榻的陽河度假村(Sunriver Resort)。度假村設施不錯,最大的好處是離紀念區很近。

9/16/2018

戴約翰化石層國家紀念區(John Day Fossil Beds National Monument)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奧勒岡州除了火山口湖國家公園之外,還有一些國家級的景區。戴約翰化石層國家紀念區以早期拓荒者為名,位於中部偏東,園區擁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紀念區共有三個區塊,互不相連、相距甚遠,三區之間開車需1-2小時。交通不便,也影響了到訪的遊客人數。

三區之中最大且訪客最多的是綿羊岩區(Sheep Rock Unit)。遊客中心設於古生物中心(Thomas Condon Paleontology Center),五點即關門。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好在有地圖,可以自行摸索。綿羊岩是這區的代表景致,據說曾是大角羊群聚之處,因而得名。白色和褐色相間的岩壁,很符合四周荒蕪的景觀。我們沿著主要道路開車,也走了時光之島步道(Island  In Time Trail)。步道上許多地方都有介紹化石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展示相關化石的複製品。到訪時正巧即將美國日全蝕,而奧勒岡州又是最佳觀賞地點,所以紀念區也有相關的資訊。

9/06/2018

火山口湖國家公園(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05


奧勒岡州位於美國西岸,北有華盛頓州,南有加州。州內保有較為天然的環境,風景如畫除了火山口湖國家公園之外,還有一些國家紀念區、國家歷史地標等。美國的國家公園通常都有豐富多樣的景致,但火山口湖國家公園可說是例外。它的景觀較為單一,來到這裡就是看火山口湖,而且只有一個湖。但這湖不容小覷,它是全美最深的湖,深度達1,949(594公尺),也因為它的深度和純淨,使得湖水湛藍有如藍色寶石,讓人為之驚嘆。

火山口湖國家公園早在1902年即已設立,是眾多國家公園之中歷史較為悠久的。我們在傍晚時分抵達公園,沿湖而行欣賞湖光山色。火山口湖被山巒環繞,湖水完全來自雨水和融雪,被科學家認為是全球最純淨清澈的大片水域。湖中的巫師島(Wizard Island)和幽靈船(Phantom Ship)兩座島,名字雖然陰森,卻是火山口湖的亮點。我們一直待到日落時分,才離開前往下榻的旅館。

8/02/2018

南加州其他美景


                          到訪時間:August  2002


南加州除了擁有幾座國家公園之外,還有一些特色景點,接著將介紹其中一些我們去過的地方。
楚洛納尖峰國家自然地標(Trona Pinnacles National Natural Landmark)

楚洛納尖峰國家自然地標在加州東南部,這一帶是沙漠,而且土壤含鹼量極高,不利植物生長。在這荒野大漠中,有著500多座高矮胖瘦形狀不一的石灰岩石柱,最高的可達140(43公尺),它們就是楚洛納尖峰。楚洛納尖峰的名字應和附近的小鎮楚洛納有關,楚洛納意即天然鹼。

由於我們開的是一般轎車,只敢在石礫地開一小段,並未開到路盡頭。雖然如此,仍感受到一股詭異的氣氛,無怪乎不少科幻片會在此拍攝,其中包括星艦迷航記第五集:終極先鋒(Star Trek VThe Final Frontier)和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

7/21/2018

北加州其他美景 -- 內陸篇


                         到訪時間:August  2002 & 2017


前一篇介紹了北加州沿岸的觀光勝地,接著將分享位於內陸的特色美景。
魔鬼柱國家紀念區(Devils Postpile National Monument)

魔鬼柱國家紀念區位於加州東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莫諾湖都不遠,安排行程時可以一併規劃。園區的特色景觀是玄武岩柱,這些岩柱由火山熔岩形成。高達60(18公尺)的多角岩柱比肩而立,成為一片石林,蔚為奇觀。岩柱林的下方是斷裂的柱子,從這些石塊可以更清楚看到岩柱的多角。

此地於1911年即已成立為國家紀念區,當時名稱裡的魔鬼是單數。但人們往往在稱呼它時用了複數,所以從30年代開始,正式的名稱便改用複數,可謂積非成是。園區有座水量豐沛的彩虹瀑布(Rainbow Falls)也值得一看,不過我們並未前往。 

7/07/2018

北加州其他美景 -- 沿岸篇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加州風光明媚,除了坐擁九座國家公園之外,尚有許多美景。北加州的名勝又比南加州略多,接著將從加州北部開始,分篇介紹這些值得一訪的地方。
繆爾森林國家紀念區(Muir Woods National Monument)
繆爾森林國家紀念區離舊金山很近,車程約半小時即達。紀念區的特色是紅木森林,雖然規模不能和紅木國家公園相比,但卻是舊金山灣區絕無僅有的沿岸原始紅木森林。美國曾經是紅杉和紅木遍布的國家,但後來泰半都遭到破壞。好在保育人士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於是在1908年便成立了繆爾森林國家紀念區。紀念區的名字來自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因為他的大力推動,才有了國家公園系統,寶貴的自然資生態也才受到重視。

紅木國家公園(Redwood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紅木國家公園顧名思義是以紅木為特色,它位於北加州西岸。若看地圖,北加州沿海有幾個綠油油的區塊,它們都是與紅木相關的州立和國家公園。紅木國家公園和三個州立公園常被視為一個整體,稱為紅木國家公園及州立公園(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簡稱RNSP)。整個加州的紅木林,有45%位於這四座公園之內。

紅木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成長後常超越300(91公尺)高大挺拔的紅木,再加上太平洋沿岸的美麗風光,吸引不少電影在此取景,像是侏儸紀公園: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和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我們曾四度造訪紅木國家公園,行程均是由北向南,最近的一次在2017年。

6/30/2018

拉森火山國家公園(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02


拉森火山國家公園或譯麗山國家公園,位於舊金山東北約四小時車程。這公園擁有火山的各種典型地貌,亦即盾狀火山、火山錐、穹頂火山和複合火山,極為難得。而且都有步道通往山頂,其中拉森峰(Lassen Peak)更是全球最大的穹頂火山。拉森火山國家公園的標誌景色便是高達10,457(3,187公尺)的拉森峰,頂上覆蓋著白雪的景象。

公園有幾個入口,但僅有一條主要道路貫穿南北,部分路段頗為蜿蜒曲折。我們大約在午後由西南入口進園,於遊客中心稍事停留後,很快便到了位於路旁的硫磺地熱區(Sulphur Works)。只見白色的煙霧從洞口冒出,還帶著濃重的硫磺氣味。我們繼續往前開,到拉森峰步道起點停好車,準備攻頂。步道單程長2.5(4公里),在盛夏的豔陽下攀爬,開始有點熱,但越走越涼爽,因為步道起點已位於海拔8,500(2,591公尺)。走著走著,漸漸見到零星積雪,就知道山頂不遠了。繼續往前,忽然有一大片雪地出現眼前!最後一段路的雪地被遊人走出一條路來,路的兩旁全是厚厚的雪堆,霎時覺得自己好像摩西過紅海喔!

6/23/2018

尖頂國家公園(Pinnacles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尖頂國家公園位在北加州,距舊金山約兩小時車程。我們多年前初訪時它還是國家紀念區,2017年重訪時它已升格為國家公園,目前只有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大拱門國家公園(Gateway Arch National Park)比它年輕,年紀在60座國家公園中居59

公園的特色景觀是巨大的岩石,它們因侵蝕作用而變成有如尖塔,雖然外形不似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石頭形狀怪異,但卻吸引許多攀岩人。此外公園是不少稀有鳥類的棲息地,包括瀕臨絕種的加州神鷲(California condor)。公園有東和西兩個入口,兩者之間並無車道相連,而主要景區便位在中間這塊沒有車道的區域。我們在傍晚時分由西邊進入園區,拍了一些黃昏的景色後便前往下榻旅館。

6/16/2018

海峽群島國家公園(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海峽群島國家公園由南加州外海的五座島嶼組成。群島共有八座島嶼,其中五座歸國家公園管理。公園雖然離洛杉磯不遠,但只能從凡圖拉(Ventura)或奧斯納港(Oxnard Harbors)搭船前往,且航次並不頻繁,因此限制了遊客的數目。每年的遊客約在30萬人左右,是訪客較少的國家公園。

我們在午後抵達位於凡圖拉的遊客中心,公園的相關資料均可在此取得,包括船期、購票和上船地點,以及各島嶼間生態和景觀之差異。每座島嶼來回的行程都需至少半天,所以一天只能去一個。我們在詳細比較後選擇前往安納卡帕島(Anacapa),主要的原因是該島最近且景色較美。翌日一早我們便到碼頭,等船的時候也沒閒著,看到堪稱鳥界長頸鹿的鳥兒,還有三三兩兩的海獅在碼頭邊曬太陽。往安納卡帕島的航程約一小時,當日雖然晴空萬里,但海風吹久了還蠻冷的。隨船有位導覽員沿路介紹該注意的事項,也回答島上生態的問題。船行40餘分鐘便見到安納卡帕島,還有海峽群島的標誌美景——拱門岩(Arch Rock)

6/07/2018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02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位於南加州,距離洛杉磯和聖地牙哥都只有2-3小時的車程,和墨西哥邊境也很近。公園地處兩個沙漠的交界,其中莫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的代表植物便是約書亞樹。約書亞樹是體型高大的絲蘭,有些甚至長得比三層樓還高。它的樹幹向上延伸,就像舊約聖經記載約書亞舉手向神禱告的模樣,因而得名。順帶一提,約書亞乃希伯來文,意即上主拯救。約書亞的希臘文便是耶穌。
公園的形狀是南北窄、東西長,知名景點均集中在西北區。園內除了約書亞樹之外,還有許多奇形怪石,吸引愛好攀岩的人士到訪。說到岩石,我們在猶大州的幾個國家公園也看了不少,有的粗獷,有的秀美。但這裡的岩石不但奇形怪狀,而且還有股詭異的氣氛,讓人覺得彷彿到了另一個時空。很多公園都為奇石命名,但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奇石卻多半無名,由得大家各憑想像,發揮創意。甫進入巨石區(Jumbo Rocks),就看到形狀特異的岩石,說它們像帶著疤痕的金字塔也行,但同時也像包好的粽子。沿著步道走,奇石不斷,驚喜連連。骷髏頭岩(Skull Rock)名字取得很貼切,也是公園必訪的景點。眼部的兩個窟窿、鼻骨、甚至眉骨的部位還微微隆起,實在是鬼斧神工!

5/31/2018

死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Before 2000

若問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家公園為何,多半的人可能都會從最著名的幾個公園裡找答案,也許答黃石,或者大峽谷,很少人會往人口稠密的加州猜。正確的答案是死谷國家公園,它令人驚訝的地方除了佔地廣大,還有多項美國之最。死谷是北美最熱之地,曾測到134 °F (56.7°C)的高溫,迄今仍是北美溫度的最高紀錄。死谷同時也是北美最乾燥的地方,它和太平洋之間有四座山脈阻隔,溼氣難以進入,所以每年平均僅有1.5(38mm)的降雨量,乾燥的程度可想而知。此外,死谷中的惡水盆地(Badwater Basin)位於海平面以下282(86公尺),是北美最低(兼西半球第二低點),又讓死谷拿下另一項美國之最。寫到這裡,便想起我們去過的以色列死海它位在海平面以下1,412(430.5公尺),是全球最低點。有趣的是兩個低點名字都有個死字,畢竟極端的環境對求生是一大威脅。

5/17/2018

國王峽谷國家公園(Kings Canyon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國王峽谷國家公園和紅杉國家公園南北相連,國王峽谷居北。國王峽谷雖同樣擁有巨大的紅杉,但還有峽谷、瀑布、湖泊等其他景觀。國家公園於19世紀末成立的原因,是為了遏止巨大的紅杉被砍伐,當時稱為格蘭特將軍國家公園(General Grant National Park)。其後公園的範圍擴大,並在1940年更名為國王峽谷國家公園。由於公園多半的區域並無道路前往,所以每年的訪客約在60萬人次,僅為毗鄰的紅杉國家公園之半。

5/03/2018

紅杉國家公園(Sequoia National Park)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加州有九座國家公園,數量居全美之冠,阿拉斯加緊跟在後,擁有八座。加州的九座國家公園中,有三座是以樹木為名,它們是紅木國家公園(Redwood National Park)、約書亞樹國家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以及紅杉國家公園。紅杉國家公園北有國王峽谷(Kings Canyon)和優勝美地兩座國家公園,東有死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這幾個著名景區非常密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考慮一併造訪。

4/26/2018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 -- 高山 + 湖泊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我們在國家公園外的旅館住了一晚,早上離開時發現打掃房間的是位年輕男子,而且很豪邁地開著拖曳機穿梭於各房之間。其實這個地方十分原始,前一晚我們摸黑抵達房門口時,依稀看到有對眼睛望著我們,結果是隻雞,讓我們虛驚一場。
這一天我們沿著提歐加路(Tioga Road)走。優勝美地的景觀多樣,這一區的風景主要是高山、草地和湖泊。也因為這條路行經高山地區,每年約十一月至翌年五月會禁止通行。車子來到歐姆斯德點(Olmsted Point),在此可以遠眺半圓頂,不過因角度關係,形狀和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這裡的花崗岩很有特色,岩石表面有著深深的裂痕,一格一格的,有些像棋盤。岩石有的部分光滑,有的部分則有樹木從石縫中鑽出,筆直屹立,生命力驚人!繼續沿大路前行不久,便是蒂娜亞湖(Tenaya Lake)。湖面高達8,150 (2,484 公尺),是由蒂娜亞冰河所造成的湖泊,同一條冰河還在優勝美地山谷切割出半圓頂。

4/19/2018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 -- 優勝美地山谷



                                 到訪時間:August 2017

美國有60個國家公園,對喜愛自然美景的人來說,只要按圖索驥便可以規畫行程。眾多國家公園之中,有些相當集中。除了之前寫過的峽谷圓環之外,西岸(包括加州、奧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阿拉斯加和西北地區,都坐擁不少國家級的美景。2017年暑假我們到美西旅遊,重訪了若干國家公園,索性把西岸的遊記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是加州九座國家公園中名氣最響亮、遊客人數也最多的,每年都有至少四百萬人到訪。它的位置在加州中部偏東,距離加州南北的大城市都不算太遠。優勝美地佔地廣闊,景色以花崗岩峭壁和瀑布最著名,此外還有湖泊、溪流、山嶺和青草地。我們在多年前初訪時不巧碰上加州乾旱,瀑布成了涓涓細流,讓我們覺得景色不過爾爾。直到此次重訪,才明白優勝美地並非徒具虛名
我們從公園南端入園,走了好長一段路後來到瓦沃納隧道(Wawona Tunnel)。經過隧道就見到許多車輛,原來這裡可看到隧道景觀(Tunnel View)。凡是提到優勝美地的文章,多半都會介紹隧道景觀,可謂此公園的代表景致。居左的巨石是酋長岩(El Capitan),中間若隱若現的是半圓頂(Half Dome),右邊的瀑布則是新娘頭紗瀑布(Bridalveil Fall),都是不可錯過的景點。

4/12/2018

北九州自由行(8) -- 小倉城 + 總結


                                         到訪時間:Nov. 2017

小倉城是北九州市著名的景點,離小倉站不遠。它建造的年份眾說紛紜,從13世紀到17世紀不等。可以確定的是,在19世紀的大火後,原建築毀損嚴重。今日的小倉城天守閣,即城堡最重要的部分,是在1950年代以鋼筋混凝土重建的。我們從飯店步行前往,但見小倉城巍然聳立,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即使以手機拍得的畫面都挺美的。因為它就位在市區,周遭全是現代高樓,古舊風味和現代氣息產生強烈的對比。除了小倉城和小倉城庭園可以入內參觀,這裡還有松本清張紀念館,三者均需購票。松本清張是日本的名作家,以推理小說著稱。可想而知,他是北九州市小倉人氏。我們因要趕飛機,所以沒有參觀 

4/04/2018

北九州自由行(7) -- 由布院



                                         到訪時間:Nov. 2017

由布院又名湯布院,是九州著名的溫泉鄉。在日本眾多溫泉之中,由布院溫泉於每年旅遊調查的受歡迎度都名列前茅。一出由布院站便看到高近1,600公尺的由布岳,這座活火山附近地區是古時豐後國,故山又被稱為豐後富士。車站對面的商店有免費泡腳池,這是體驗當地溫泉的好機會。泡腳池的水嘩啦啦地流,但空無一人,可能大家都害羞,在旁觀望。我率先踏進了水池後,眾人也紛紛下水。有好幾位日本女士包包裡都有毛巾和塑膠袋,顯然有備而來。
沿著小城的大路湯之坪街道走,兩側盡是販售特產的小店,也有餐館和咖啡店。這裡的特色是溫泉,一家商店門口有讓人煮溫泉蛋的袖珍泉水,另一處還有專門讓手享用的手湯呢!我們行經一座小公園,看到一群日本老先生正聚精會神打球,看來是不錯的退休活動! 

3/29/2018

北九州自由行(6) -- 阿蘇山



                                         到訪時間:Nov. 2017

阿蘇山位在九州中央,是日本最大的活火山,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活火山之一。阿蘇山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在2016年,其餘的時間則不斷散發火山煙。阿蘇屬熊本縣,和我們前一天去的熊本市其實蠻近的。不過因熊本大地震,連接兩地的JR停駛,所以我們就另外安排一天來阿蘇山。我們從北九州市經大分來到阿蘇,在大分要換車,只有三分鐘要下車、下月台、奔上另一個月台、再上車,頗為緊張。之前查的氣象資訊說阿蘇山很冷,只有攝氏四度,所以就把全副冬裝穿在身上。結果這一天晴空萬里,往阿蘇的九州橫斷特急還開著暖氣,每位乘客都熱得臉蛋紅通通。同車的新加坡遊客向車長反應,才解決問題。我們翌日在金麟湖又碰到這群新加坡遊客,真是有緣。
到了阿蘇站需要搭巴士上山,巴士每日只有三班,車程約半小時。我們依照阿蘇站工作人員的建議,先在終點纜車站下車,這是可以觀賞阿蘇火山的最近距離。阿蘇山是世上唯一可近觀火山口的火山,以往可以搭纜車由空中俯瞰,不過纜車亦因地震停駛,甚為可惜。

3/22/2018

北九州自由行(5) -- 熊本



                                         到訪時間:Nov. 2017

熊本位於九州的中部,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便位於此。我們於午後抵達熊本車站,遍尋不著服務台,原來它位在車站底層,電車一日券也可在此購買。電車的路線只有兩條,我們的第一站是水前寺成趣園。這座日式庭園被稱為熊本第一名園熊本最早的藩主(等於諸侯)細川忠利於17世紀在此建茶屋,後增設庭園,園中有假山、池塘、浮島、小橋及大片綠地,造景以江戶時期由江戶到京都途中的著名美景為藍本,是城市中難得的靜謐處所。庭園的名字取自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意即每天到園中散步,漸成一種樂趣,家雖有門,卻經常關上。
庭園門口的石柱表明了這是國家名勝和史跡,還有紀念明治天皇到訪的石碑。園中央的富士山雖然袖珍,卻是庭園的重要景觀。園中有湧自阿蘇山的泉水,後人在此建立了出水神社,奉祀細川家族歷代藩主。湧泉旁寫著神水「長壽之水」,泉水清涼甘甜,傳說能延年益壽,吸引遊人駐足飲用。

3/15/2018

北九州自由行(4) -- 門司港 + 下關(馬關)



                     到訪時間:Nov. 2017

這一天我們從福岡遷往北九州市,放下行李之後便出發前往門司港。門司港位在九州最北端,曾是日本三大港之一,市內擁有不少古老的西式建築。門司港火車站正在整修,故而我們未能拍攝到美輪美奐的正面。門司港和本州的下關市隔海相望,這海峽便從兩者各取一字,叫做關門海峽,而橫跨兩地的橋也就稱為關門橋。下關市即馬關,中日甲午戰爭後便是在此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

3/07/2018

北九州自由行(3) -- 長崎



                     到訪時間:Nov. 2017

說到長崎,許多人可能會想到長崎蛋糕,或是原子彈爆炸。長崎位於九州西部,是日本重要的港口。在西風東漸後,長崎亦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有外國人居住,並有許多歐式建築。1945年,廣島和長崎被美軍投放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造成重大的傷亡和損失,光是長崎便有七萬餘人罹難。事隔多年,長崎人對此悲慘的歷史不敢或忘,不但有不同的建築物紀念此事,更定期舉辦紀念活動。
原子彈爆炸點附近,如今是和平公園。一進公園便是和平之泉,往前走便看見碩大無比的和平祈念像。雕像的兩側各有一座千紙鶴之塔,裡面滿滿的紙鶴代表人們對和平的期盼。我們碰到不同學校的學生來此參加紀念活動,老師告訴我們學生們每年要來兩次。和平公園往下走是長崎原爆公園(或稱爆心地公園)在原子彈爆炸的正中心處立有紀念碑。這裡還有一座紅磚的斷壁殘垣,是附近的浦上天主堂在爆炸後僅存的部分。浦上天主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東亞最宏偉的教堂,戰後的破落模樣令人唏噓!長崎市將殘破的牆壁移來這裡,以提醒世人戰爭之可怕。
長崎原爆資料館和追悼和平祈念館也在附近,陳列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有關的史料。後者在入口處有個大水池,日落時會亮起七萬盞燈,代表在原子彈爆炸中喪生的人數。建築物中的追悼廳有巨大的玻璃柱和罹難者名單,供人追悼。日本常以紙鶴表達祈願,所以祈念館也少不了民眾摺的紙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所摺的紙鶴被放在上鎖的箱子中展示,特別引人注目。

3/01/2018

北九州自由行(2) -- 福岡塔 + 九州火車



                                         到訪時間:Nov. 2017

福岡塔距我們下榻的希爾頓飯店很近,我們在晚餐後散步前往。這是日本第三高塔,僅次於東京的晴空塔和東京塔。福岡塔填海而建,樓高234公尺(768),是日本最高的海濱塔。福岡地區的電視和廣播電波,都從這個塔發送。從塔中的瞭望台可以俯瞰福岡市全景,是欣賞日落和夜景的好去處。
遊客在一樓大廳付費後便可登上快速電梯,前往瞭望台。九州有不少景點不收信用卡,這是其中之一。瞭望台的燈光頗昏暗,對比之下益顯城市的燈火輝煌。我們繞了一圈,有個角落有很多遊客等著拍照。角落的地板上好像繁星點點,正好和塔外的燈火相輝映。福岡以拉麵著稱,市區的購物中心還特設拉麵競技場,網羅了全日本的拉麵名店在此一較高下。福岡塔裡也有一大碗拉麵凸顯該市的特色,這碗麵貼在地上,讓人踩在筷子上擺姿勢。從瞭望台經樓梯往下一層是「戀人聖地」,這裡有座以鮮花裝飾的心形拱門,戀人在門下牽手按開關,便點亮彩燈,愛情之鐘亦會響起。此外戀人亦可購買心形鎖鎖在窗下,象徵永不分離。